大石車燈戲

大石車燈戲

大石車燈戲是浙江省的傳統戲劇。以其獨有的文化形態和藝術魅力,流傳於臨海大石山區,一百多年來經久不衰,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傳統民俗,大石車燈戲完整地保留著質樸、粗獷、高亢的車燈音樂和獨特的表演形式。2007年6月,省人民政府公布大石車燈戲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簡介

1 1

作者:鄭瑛中1

每逢春節、元宵,車燈班串村走戶,送嘉貼、登門表演,以示慶賀,戶主為表示謝意,饋贈點心和紅包。這種民俗至今仍在流傳。
車燈戲表演形式獨特,行動輕便靈活。一般車燈班只需六人演唱。試以《三國》中關雲長送皇嫂出關的情節為代表,關雲長騎著竹編紙糊的馬,前面是牽著馬韁的馬僮,左右兩邊“車燈娘”騎著用布裝成的車子,車後是兩個人推車的“車燈狗”。夜間,活動場地四角懸掛燈籠。表演開始,在一陣鑼鼓聲中,騎馬的關雲長居中而出,兩旁的車燈娘向左右叉開,走八字,游四門,變換方位,馬僮翻起筋斗,“車燈狗”作“吼、吼、吼”的吶喊之聲,頗具威勢,在熱烈情緒中將表演推至高潮。
車燈演唱角色分工,一般是生、旦分唱,車燈娘男扮女裝,關雲長唱花臉,馬僮、車燈狗也各任角色,有時樂隊也接唱幫腔。主要曲牌有《西皮》、《都子》、《二喚》、《流水》、《女工》等。音樂結構是板腔變化體,調腔剛柔相濟。粗獷和細膩並蓄,善於表達各種人物喜怒哀樂的感情。伴奏樂器以京胡、板胡為主,還有二胡、笛子、三弦;打擊樂器有大鑼、小鑼、鈸、碰鐘等。
大石素有“車燈之鄉”的美稱。二十世紀30年代車燈戲最為盛行,當時有嶺下王村、宜塘、沿溪等車燈班。其中嶺下的“怡情社”和百步的“梁氏車燈班”最有名。50年代,大石“嶺下車燈班”曾赴省參加民間曲藝會演,獲二等獎。如今,逢年過節,大石車燈戲仍活躍于山村鄉里。

現狀

現今,傳承人有蔣林豐、金素琴(女)、金志法等人,由大石車燈系傳習所傳承演出,2013年已演出超過數十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