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瓦屋,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與南漳縣、遠安縣三地接壤的東寶區栗溪鎮大泉村。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經是荊、鍾、京縣委辦公駐地,開國功臣李先念也曾經率部駐紮過大瓦屋。因此大瓦屋有其深厚的歷史人文價值,近年來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去參觀遊覽。二00五年大瓦屋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證
據考證,大瓦屋始建者為賀姓人家,賀姓與陳姓一同來大泉溝落戶,據說是兒女親家,兩家同居一溝,相距約一華里。傳說賀家與陳家房子建成後,用斗量自家庫存銀兩,看誰家剩的銀子多,結果賀家存銀一石(擔),陳家存銀八斗,後來人們就稱大瓦屋為“賀一石(擔)”,陳家屋場為“陳八斗”。這就是“賀一擔”與“陳八斗”的由來。時過境遷,現在大瓦屋一帶已沒有賀姓人家,大瓦屋現住居民均為他姓,他們也說不出賀家後人去向。據陳姓老人講,他們的先祖是從東北四十里外的仙人岩搬到大泉村的。從現遺留在仙人岩的碑記中,原仙人岩寨主確有陳季玉其人,陳、賀兩家有可能在仙人岩盤踞時,把當寨主掠奪的一部分錢財用來大泉村建房,供後人居住,以求久安。
有學者對大瓦屋旁的賀家兩處祖塋進行了考證,想從中推斷陳賀兩家建房的年代。第一墓墓主為盧氏,生於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卒於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享年四十一歲,立碑人為其丈夫賀尚珍攜三子一女,夫弟、夫妹等族人,立碑時間為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第二墓墓主為董老夫人,生於清乾隆甲戌年(公元1754年),卒於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享年六十七歲,立碑人為其二子二女及其家人。第一墓主盧氏為笫二墓主董老夫人長媳,即董老夫人長子賀尚珍之妻。
由於沒有發現董老夫人丈夫以及更上一輩祖瑩和墓碑,可見,賀尚珍、賀尚恆的父輩原並不在大瓦屋一帶居住。從盧氏墓碑和賀氏家譜記錄推斷,大瓦屋應為董老夫人在丈夫賀必華死後攜賀尚珍、賀尚恆二子來斯地所建,時間應在一八二0年以後,距今一百八十年左右。
前不久,一位在荊門市金城集團工作的賀斌先生送來一本賀氏家譜,稱其父為栗溪鎮供銷社老職工,大瓦屋為他家祖屋,查其家譜記錄,賀國忠為第一代始祖:“國忠生於順治初年,葬於麗陽驛東南六七里羅家塘”,並查得董老婦人為一代始祖賀國忠第4代孫賀必華之妻,董老婦人兒子賀尚珍、賀尚恆為賀國忠第五代孫。賀氏家譜記到第九代“傳”字輩結束。賀斌介紹他爺爺為“傳”字輩,他父親為“家”字輩,那么按照賀家家譜推算,現在金城集團工作的賀斌先生應該是一代始祖賀國忠第10代孫。賀斌先生介紹,賀家遷出大瓦屋的原因有二,一是與下游陳家為爭水爭地打官司,在笫六代“良”字輩敗給了陳家。二是抗日戰爭時期,部分賀家人跟著李先念部隊走了,所以才有賀家失蹤的種種傳說。
綜上所述,賀氏祖先從外地遷至麗陽驛做官或經商,由於清末社會不穩定,為了躲避戰亂,該家族逐步向西南仙人岩白蒼一帶山區遷徙,最後又從白蒼遷走散落各地。大瓦屋由賀氏第四代人始興到第六代人逐漸敗落。大瓦屋是賀氏家族最興旺時期留下的產物。它歷經近兩百年歲月滄桑,見證了賀氏家族的興衰,也記錄了人世兩百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