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猿葉蟲

大猿葉蟲

大猿葉蟲(Colaphellus bowvingi Baly),所屬動物界,屬鞘翅目,葉甲科,又稱白菜撐葉甲、烏龜蟲、黑殼蟲、幼蟲又稱癩蟲、彎腰蟲。各地均有發生。危害大白菜、油菜、白菜、菜薹、薺菜、蘿蔔、蕪菁等十字花科蔬菜。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分 類:蟲害
所 屬:甘藍

大猿葉蟲大猿葉蟲

災害分布:北方地區每年發生2代,長江流域每年發生2-3代,華南地區每年發生5-6代。
大猿葉蟲(ColaphellusbowvingiBaly)屬鞘翅目,葉甲科,又稱白菜撐葉甲、烏龜蟲、黑殼蟲、幼蟲又稱癩蟲、彎腰蟲。各地均有發生。危害大白菜、油菜、白菜、菜薹、薺菜、蘿蔔、蕪菁等十字花科蔬菜。

品種及其分布

猿葉蟲在我國菜區主要有大猿葉蟲和小猿葉蟲兩種,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小猿葉蟲在江南常與大猿葉蟲相併發生,大猿葉蟲屬於寡食性害蟲,主要為害十字花科中薄葉型的蔬菜,以白菜受害最重,其成蟲和幼蟲都能為害,主要是把葉片咬成許多豆粒大的孔洞或缺刻,發生嚴重時,被害葉子則成為篩子底狀。在昆蟲分類中它屬於鞘翅目葉甲科,在各地有許多俗名,如白菜葉甲、猿葉甲蟲。其幼蟲稱為滾蛋蟲、癩蟲、彎腰蟲。

形態介紹

成蟲 橢圓形,身長約4.2-5.2毫米,體表顏色黑藍色,有光澤,後翅發達,能飛翔。

大猿葉成蟲大猿葉成蟲

長橢圓形,長約1.5毫米。橙黃色,表面光滑。

大猿葉蟲蟲卵大猿葉蟲蟲卵

幼蟲 體長7.5毫米,胸、腹部褐灰色,體節上有明顯的肉瘤。

大猿葉幼蟲大猿葉幼蟲

長約6毫米左右,黃褐色,前胸的背部中央有一條淺縱溝,腹末有一對叉狀突起、尖端紫黑色。

大猿葉蟲蟲蛹大猿葉蟲蟲蛹

生活習性

1.成蟲生活特性一年一般發生兩代,以第二代成蟲在較乾燥的土中和有雜草、落葉等覆蓋物的土壤縫隙中越冬,第二年3-4月份開始活動,為害春菜並交配產卵,至9-10月間出現幼蟲為害秋菜,很快出現成蟲繼續為害秋菜後越冬。
2.適應特性成蟲和幼蟲都有假死性,人在菜田行走時,有輕微振動即裝死落地。成蟲還有較強的耐飢餓能力,90多天不食可以繼續存活。

3.產卵習性平均每頭雌蟲產卵200-500粒。大部產於根際附近的土縫中、土塊上或寄主的心時上,卵呈塊狀,每塊有卵20粒左右,孵化出幼蟲後,晝夜可以取食。

交配行為的影響因素

為了探明溫度對大猿葉蟲ColaphellusbowringiBaly的交配行為的影響,在光周期LD12:12,溫度22℃,25℃和28℃下,觀察了該蟲的交配節律、日交配頻率、交配持續時間和每日總交配時間。結果表明,該蟲的交配節律受溫度的影響,22℃下的交配高峰(上午9:00)較25℃和28℃下的交配高峰(上午8:00)推遲了1h。溫度對日交配頻率和交配持續時間也有明顯影響,22℃下日交配頻率顯著低於25℃和28℃,而交配持續時間則顯著長於25℃和28℃。該蟲每日總交配時間在這3種溫度下變化不明顯,而在較低溫度下日交配頻率的下降可能是由於交配持續時間延長所致。

防治技術

1.人工捕捉利用豬葉蟲的假死性,製作水盒(或水盆)置於木製簡易的拖板上,隨著人在行間的走動,蟲子就落於推著的木盒中,然後集中處理。捕捉時一手拿盤,一手輕抖葉片,使蟲子被抖入水盆中,然後集中處理、清晨進行效果較好。
2.及時清理田園秋季收穫後,及時把雜草、落葉集中處理或漚制肥料,可起到破壞害蟲蟄伏場所和部分食料的作用。
3.噴藥與澆水相結合防治在幼蟲初孵期和成蟲出蟄期,藉助澆水時間進行田間噴藥防治,在地頭設定舊網紗或埋泥,使順水而下的害蟲被集中消滅。可套用防治菜粉蝶的藥劑

危害危害

大猿葉蟲和小猿葉蟲的區別

一是個體大小不同,大猿葉蟲成蟲體長4.5毫米~5.2毫米,而小猿葉蟲成蟲體長2.8毫米~4.0毫米;

二是大猿葉蟲成蟲小盾片呈三角形,無刻點,而小猿葉蟲成蟲小盾片呈近圓形,有小刻點;

三是大猿葉蟲幼蟲體節上黑色肉瘤小而多,而小猿葉蟲幼蟲體節上黑色肉瘤大而少;

四是蛹也有差異,大猿葉蟲蛹長約6.5毫米,前胸背板中央有1條縱溝,腹未端分叉,而小猿葉蟲蛹長不到4毫米,前胸背板中央無縱溝,腹未端不分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