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詞目:晝夜拼音:zhòu yè
英文:day and night
詞義:
1.白日和黑夜。
2.指代一切事物的兩種相互對立﹑消長的力量,或陰陽兩個方面。
基本解釋
1. [day and night;round the clock] 白晝與夜晚不分晝夜晝夜營業。
死生,晝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晝夜搒訊。——《明史》
凡七晝夜,目不交睫,至眶生瘡,痏氣彌厲。——清 田蘭芳《明河南參政袁公(袁可立子袁樞)墓志銘》
2. 又
晝夜不息
晝夜巡擾。——《廣東軍務記》
詳細解釋
1. 白日和黑夜。《 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唐 元稹《人道短》詩:“天道晝夜迴轉不曾住,春秋冬夏忙。”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四回:“王翦合兵圍城,攻打甚急。樊於期親自巡城,晝夜 不倦。” 老舍 《二馬》第四段九:“伊牧師臉上瘦了一點,因為晝夜的念中國書,把字典已掀破了兩本,還是念不明白。”
2. 指代一切事物的兩種相互對立、消長的力量,或陰陽兩個方面。
《易·繫辭上》:“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高亨 註:“此雲晝夜者,蓋以晝夜代表陰陽也。”《易·繫辭上》:“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高亨 註:“焦循曰:‘晝夜之道即一陰一陽之道也。’知讀為智。此言《易經》貫通陰陽對立轉化之規律而有智慧,能預知吉凶。”
基本概念
晝夜是白天和黑夜的合稱。晝夜交替是地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因自轉運動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晝夜由自轉產生,謂之“太陽日”,但晝夜的長度並非等於 自轉周期,因為當地球自轉一周后,同時進行了公轉,公轉使地球對於太陽的相對角度發生變化,而晝夜是以太陽照在地球上的範圍來看的,所以一晝夜比自轉周期多3分56秒。當地球自轉時,面向太陽之地面為“晝”,背向太陽之地面則為“夜”。晝夜的形成即由此。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 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仍相反。晝夜,指白天和黑夜,亦可代指事物兩個相反的方向。晝夜由自轉產生,謂之“太陽日”,但晝夜的長度並非等於自轉周期,因為當地球自轉一周后,同時進行了公轉,公轉使地球對於太陽的相對角度發生變化,而晝夜是以太陽照在地球上的範圍來看的,所以一晝夜比自轉周期多3分56秒。當地球自轉時,產生晝夜交替,面向太陽之地面為“晝”,背向太陽之地面則為“夜”。
地球上的晝夜現象
【晝夜現象】:指在同一時刻,A地是白晝B地是黑夜的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這與 地球自轉和 公轉沒有直接關係,假如地球停留在了公轉軌道的某一點,既不自轉也不公轉,那么他面向太陽的一面是白晝,另一面是黑夜,晝夜現象依然在發生。這就好比你拿著手電筒照一個 地球儀,地球儀上的地球模型沒有自轉,地球儀也沒有繞著手電筒轉,但是地球儀依然是一面亮一面暗一樣。
【 晝夜交替】現象(這與地球的自轉有著直接關係)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以半個球面向著太陽,另外半個球面背向太陽,待在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的人就是生活在白天,而待在背向太陽的半個球面上的人則生活在黑夜。由於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著,造成地球上每一個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例如,在中國廣州,當廣州正對著太陽時,廣州市民就處在中午的時刻。由於地球自西向東鏇轉,人們不能察覺地球的鏇轉,卻看到太陽慢慢地自東向西偏移。經過6個小時,地球向東轉了90°,廣州市民便處在日落西山的傍晚時分。地球繼續鏇轉,廣州轉到背向太陽的位置時,廣州市就到了子夜0時。再經過6個小時,地球又轉過了90°,廣州市便是晨曦初露,白天就要到來。隨後,廣州又回到向著太陽的位置上時,廣州市民也回到了中午從而完成了一次晝夜的交替。
其它行星的晝夜現象
太陽系中其它行星也具有晝夜現象,形成的原理與地球相同,長度也與其自轉周期近似,除了水星。水星因為自轉周期(59個地球日)達到了公轉周期(88個地球日)的2/3,造成自轉一周后已公轉2/3周,與太陽的相對角度發生明顯改變,故需要自轉3周后才完成一晝夜,即一晝夜為176個地球日,相當於水星自身的2個公轉周期。
引證解釋
1.白日和黑夜。
《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唐元稹《人道短》詩:“天道晝夜迴轉不曾住,春秋冬夏忙。”《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四回:“王翦合兵圍城,攻打甚急。樊於期親自巡城,晝夜不倦。”老舍《二馬》第四段九:“伊牧師臉上瘦了一點,因為晝夜的念中國書,把字典已掀破了兩本,還是念不明白。”
2.指代一切事物的兩種相互對立、消長的力量,或陰陽兩個方面。
《易·繫辭上》:“剛柔者,晝夜之象也。”高亨註:“此雲晝夜者,蓋以晝夜代表陰陽也。”《易·繫辭上》:“通乎晝夜之道而知。”高亨註:“焦循曰:‘晝夜之道即一陰一陽之道也。’知讀為智。此言《易經》貫通陰陽對立轉化之規律而有智慧,能預知吉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