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大漠孤煙直,是中學時代學詩歌所獲,描述了塞外孤寂、死靜、蕭條的畫面,給人淒涼的感覺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下的千古流傳的名句。這首詩題為《使至塞上》,全詩共有8句:“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汗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那茫茫無邊的沙漠,只有用一個“大”字才能狀其景觀;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遠處獨起的一股炊煙,既顯得孤單,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煙”二字方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後隨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變得挺拔堅韌,剛直有力。“長河落日圓”,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間。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長”字便自然湧上作者心頭。而“長河”之上,是那一輪圓圓的落日,這裡的“圓”字與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傳神,難以言其妙處。真像《紅樓夢》里香菱所說:“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中國文學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汗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不是描寫河流的句子,它其實是具體描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大漠孤煙直中國文化
中華文化建築——北京故宮中華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即漢族文化,漢文化。且流傳年代久遠,地域甚廣,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稱為“漢文化圈”。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中國文化》雜誌為延安時期的刊物,創刊號毛澤東撰寫重要歷史性文章。作品】:使至塞上【年代】:唐【作者】:王維【內容】: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詩之筆,描情狀物,或雅淡或濃麗,或灑脫或纏綿,或雄渾或柔婉,或概括或細摹,或寫實或誇張,各得其宜,皆可貴,惟以二者兼而有之,互為表里,相輔相成為最難能最堪許。王維這兩句詩之所以成為狀景名句,正因為它達到了二者兼備相諧的藝術境界。詩句極寫大漠、長河的平坦空闊,從而描繪出一幅雄奇壯麗的塞外大自然的景色。其精工神奇之處,首先在於對塞外廣袤無垠地區空間的高度藝術概括:“大漠”“長河”四字,力重萬鈞、雄渾碩博,是大筆塗抹,把這兩個大自然形象概括得那么真實、自然、確切、鮮明;且簡潔而又巧妙地使它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正因為“漠”之大,才見“河”之長;正由於“河”之長,方顯“漠”之大,“大”“長”二字,平凡中顯奇偉,如鐵柱擲地鏗然作聲。接著“孤煙直”“落日圓”,分別對“大漠”“長河”作別出心裁的形象刻畫。這是概括性的細描,誇張而兼寫實。“大漠”何以形其大?“長河”何以狀其長?正因為沙漠廣闊無垠,所以視線所及的烽煙使人覺得筆直。但是詩人實際上不是為寫烽煙而寫烽煙,而是通過“孤煙直”,以襯托說明“漠”之“大”;若無“孤煙直”,“漠”之大無以名狀。至於“落日圓”之於“長河”,作用近同,但有所異。“長河”若無“落日圓”,其作用僅僅是“大漠”的襯墊而已,就不可能與大漠共同構成一幅廣袤曠闊而又雄奇壯麗的塞外圖。正因為“落日圓”,“長河”的形象才顯得那么巨碩壯麗,與“大漠”相輔相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妙句之妙)【含義】大漠無垠,沙丘連綿,橫向展開;燧煙點燃,裊裊升騰,縱向直立,給死寂的沙漠增添了生機。一橫一縱,畫面景色活躍。煙“孤”漠“大”,互為映襯,孤煙更加醒目,沙漠更顯廣袤。“直”字點出沙漠無風。兩句詩讓人感受到戈壁黃昏靜謐死寂的氣氛。此處強調落日“圓”,是因為夕陽光弱,可以直視,“圓”給人印象深刻。再者,大漠之上一覽無餘,殘照如輪,更為突出。兩句詩寫盡沙漠向晚蒼涼靜穆的壯美。<由來>“大漠孤煙直”:盛唐西域的雄渾詩篇大漠孤煙公元737年的一天,在距離西北邊城居延不遠的官道上,幾輛官家馬車正緩緩前行。為首的那輛馬車裡,端坐著一位風流俊逸、氣宇不凡的中年男子,他就是當朝監察御史王維。數月以來,唐朝跟吐蕃之間一直在邊界上打仗。幾天前,朝廷得到訊息: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大勝吐蕃軍隊。捷報傳來,皇上大喜。這時,幾個大臣趁機提議讓王維代表朝廷去塞外看望那裡的將士,順便了解一下軍隊的情況。顯然,這種小兒科的把戲王維一看便知,這是嫌自己在朝廷里礙手礙腳,要讓自己走得越遠越好。但皇上正在興頭上,不假思索就批准了那些人的建議,於是就有了王維此次千里遠行。這時正值春日的午後,西北的塞外草長鶯飛。幾聲雁叫,王維抬頭看到幾行大雁正排著隊往北飛去。想到大雁正飛回自己的老家,而自己卻離家越來越遠,他不禁心裡有些背井離鄉
的悵然。馬車繼續前行。四周一片寂靜,只有馬蹄得得聲和車輪吱吱聲。不知走了多久,天色漸漸暗下來。王維挑起窗簾向外望去,眼前的一切讓他驚呆了:在廣袤的地平線上,一柱長煙在天際騰空而起,直直指向天空;遠處依稀能看到一條大河正緩緩地流淌,夕陽西下,照得河面上一片金光。望著這樣一幅壯美的風景,王維久久不能平靜。幾天后,他終於來到了邊塞。那裡的將兵早已列隊等候。他本想和這裡的將軍好好談談,不料他還在前線,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吃過飯,王維實在無事可做。於是他就躺在營帳里休息,眯著眼睛回憶自己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這時,他忽然有了一種靈感的衝動,於是不顧長途的奔波勞頓,提筆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使至塞上》: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汗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王維一生詩作以田園詩最多,所做邊塞詩並不多。但每詩做成,都必為人們所傳誦。王維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詩有《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揚之作。而《使至塞上》這首詩,更是成為唐朝邊塞詩歌的代表作之一。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盡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被千年後的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的沙漠,可謂浩瀚無邊,所以用一個“大”字再恰當不過。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非用一個“長”字就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個“圓”字,正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內心深切的感受。與此同時,詩人還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了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而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曹雪芹則借香菱之口這樣說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就是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一語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