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馬

大海馬,學名Hippocampus ramulosus,是一種卵胎生動物,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台灣。

檔案

中 文 名 大海馬

拉丁學名 Hippocampus ramulosus

地理分布 印度太平洋、台灣

繁殖方式 卵胎生。

習 性 體色常隨環境而變化,起保護效果。

體形特徵 本種海馬體色為灰褐色至黑褐色,或有橫帶或長瓣,身軀直立,孵卵囊位在尾之基部。

大海馬 大海馬

食 性 食浮游性生物。

護 理 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生活習性

海馬的生活習性,隨種類和個體發育階段的不同而異。下面對我國目前兩個主要養殖品——大海馬和斑海馬的生活習性,略作簡述。

(1)對水溫的適應:大海馬和斑海馬對不溫的忍耐範圍約在12~33℃,其中最適水溫為20~28℃。在最適水溫範圍內,海馬繁殖正常,生長發育速度快,成活率最高。如果水溫低於18℃以下,海馬的繁殖、攝食和生長發育均會受到抑制。如果水溫高於30以上,海馬體質弱,病害多,成活率會大下降。如果水溫低於12℃或高於33℃,海馬則停止攝食,活動和生長發育則出現異常,若時日過久,則會引起大量死亡。此外,日夜水溫差或換水前後水溫差,成體不宜超過4℃,幼苗不宜超過2℃,若水溫突然變化過大,也易引起海馬死亡。

(2)對海水鹽度的適應:適應鹽度範圍一般為6~35‰,最適範圍為15~25‰,在最適鹽度範圍內,尤以鹽度20‰為理想,不管是幼苗培育、海馬養成,或是親海馬越冬,其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均最高。若鹽度低於20‰,生長速度則隨著鹽度的逐漸升高而不斷減慢。若鹽度低於10‰以下或高於30‰以上,則成活率和生長速度均最差。

(3)對水中溶解氧的適應:海馬對水中溶解氧的需求量較大。一般應在4毫克/升以上。若水中溶解氧降至2.5~3毫克/升時,海馬首先表現食慾減少,浮頭,繼而煩燥不案,喘急,亂游。若水中溶解氧降至2毫克/升以下,則會在短時期內出現缺氧、窒息而死亡。

(4)對光照的適應:因生活在海洋中的海馬,長期本息在淺海海底的海藻、海草叢中,故適應不太強的光照,一般以3000~5000勒克斯為宜。若海馬在光照過弱的室內培育,不利於其活動、攝食和生長;若海馬移到室外陽光直射而光照過強的水體養殖,又極易暴發氣泡病或氣鰾脹大病而導致死亡。因此,海馬若在室內養殖,培育室的牆壁和房頂應塗白,並增加門窗和燈光,以便加強光照。若在室外養殖時,則應遮頂,避免太陽光直射。

(5)對PH值的適應:培育水的pH值在6.5~9的範圍內,對海馬的成活率在生長發育沒有影響。在一般情況下,抽取的天然海水pH值多在7.2~8左右,很少低於6.5或高於9。所以pH值一般不必考慮。但若遇到長期陰雨天氣或長時間不換水,pH值有時會偶然短期降到6.5以下,在此時間應及時換水或潑灑生石灰水使pH值回升。

(6)對海水渾濁度的適應:用沉澱海水養殖海馬,成活率可達85.7~100%,而用活性炭過濾的海水成活率僅為40~60%為此,養殖海馬的海水不宜過於渾濁,也不宜過於澄清,一般以沉澱1~2天的天然海水為最好。

(7)海馬的食性:海馬是靠鰓和吻的伸張、收閉活動吞吸食物的。因其無牙齒,囫輪吞下食物,故餌料的大小應以不超過吻徑為度。據自然海區的海馬食性分析,海馬的食物種類主要是小型的甲殼動物,如橈足類、枝角類、端足類、漣蟲類、蔓足類和糠蝦、毛蝦、磷蝦、瑩蝦和各種蝦類的幼體等,其攝食高峰期多在上午8~10時和下午4~6時。人工養殖海馬時,幼苗階段(初生苗至體長60毫米)主要投餵橈足類和糠蝦,日投餌量約占體重的15~20%;仔海馬階段(體長60~100毫米)主要投餵糠蝦和各種蝦類的仔蝦,日投餌量約占體重的10~15%;成體階段(體長100毫米以上)主要投餵小型蝦或碎蝦肉,日投餌得約占體重的5~10%。

(8)海馬的生長:海馬的生長速度與外界條件有密切的關係,生活條件好,水溫適宜,水質良好,餌料充足,其生長速度快,反之則慢。在一般情況下,6月份以前出生的大海馬和斑海馬,經4~5個月的飼養,即可長成130~140毫米以上的成體,並達到性成熟和開始發情繁殖後代。而8月份以後出生的幼苗,往往要到第二年的3~8月份才能長成體長130~140毫米的性成熟成體,並開始發情繁殖後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