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塵也可分為狹義大氣塵和廣義大氣塵。
早期關於大氣塵的概念[1]是指大氣中的固態粒子,即真正的灰塵,這就是狹義的大氣塵;後來又有人[如德國的榮格(Junge)]提出大氣塵是粗分散氣溶膠的概念[1],但這一概念也是不完全的[2],因為用人工方法或者大氣中發生的自然方法可以形成分散度極高的灰塵。所以,大氣塵的現代概念不僅是指固體塵,而是既包含固態微粒也包含液態微粒的多分散氣溶膠,是專指大氣中的懸浮微粒,粒徑(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10μm,這就是廣義的大氣塵。這種大氣塵在環境保護領域被叫做飄塵,以區別於在較短時間內即沉降到地面的落塵(沉降塵)。所以空氣潔淨技術中的大氣塵的概念和一般除塵技術中的灰塵的概念是有所區別的。空氣潔淨技術中的廣義的大氣塵的概念也是和現代測塵技術相適應的,因為通過光電的辦法測得的大氣塵的相對濃度或者個數,是同時包括固態微粒和液態微粒的。在美國和日本,和這種廣義大氣塵概念相對應的是,10μm以下稱“浮游粒子狀物質”或者“環境氣溶膠”,這是由美國環保局(U.S.EPA)和日本浮游粉塵環境標準專門委員會規定的,這一名稱是對浮游粉塵和浮游微粒的統稱[3]
相關詞條
-
大氣塵的鴨梨
小說類型中篇短篇內容簡介大概來說,這是一部青梅戀竹馬的故事.從洪嘉立離開廣州去香港讀書那一年起,某小屁孩的心也就跟著人家飛去香港...
小說類型 內容簡介 -
大氣降塵對塔里木盆地植被影響的研究
內容介紹《大氣降塵對塔里木盆地植被影響的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900206)的資助下探討了塔里木盆地大氣降塵的性質、數量和空間分布,香梨、苹...
內容介紹 -
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英文簡稱LAPC)於1988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開始籌建,1991年經中國科學院批准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
基本簡介 科研團隊 承擔課題 獲獎成果 出版專著 -
大氣顆粒物
大氣顆粒物(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s)是大氣中存在的各種固態和液態顆粒狀物質的總稱。各種顆粒狀物質均勻地分散在空氣...
化學組成 表示方法 生成來源 分類方法 測定分析 -
大氣二次污染物
大氣二次污染物,是大氣污染物的一類,是各種一次污染物在大氣中互相作用或與大氣的正常組分發生化學反應,以及在太陽能(如紫外線)參與下所能引起的光化學反應而...
簡介 源頭 類型 殺手 危害 -
大氣光象
大氣光象,在太陽和月球等自然光源的照射下,由於大氣分子、氣溶膠和雲霧降水粒子的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等作用而引起的一系列光學現象。
種類 -
大氣污染物
大氣污染物,指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排入大氣的並對人和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那些物質。 在乾潔的大氣中,恆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
污染物介紹 種類 分類 分布特點 危害 -
大氣懸浮物
懸浮在空氣中的粒徑小於100微米的顆粒物通稱總懸浮顆粒物,其中粒徑小於10微米的稱為可吸入顆粒物。 此外,懸浮顆粒物還能降低大氣透明度,減少紫外線對地面...
大氣中懸浮物濃度 分類 性質及特徵 檢測方法 移動特徵 -
大氣環境監測
大氣環境監測是對大氣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和對環境影響的測定過程。大氣污染監測是測定大氣中污染物的種類及其濃度,觀察其時空分布和變化規律。...
方法標準 監測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