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塵

狹義大氣中的懸浮微粒習慣稱大氣塵。

廣義的大氣是指包圍地球的全部空氣;狹義的大氣是指人、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氣,即環境空氣。廣義大氣中的懸浮微粒習慣稱大氣氣溶膠;狹義大氣中的懸浮微粒習慣稱大氣塵。
大氣塵也可分為狹義大氣塵和廣義大氣塵。
早期關於大氣塵的概念[1]是指大氣中的固態粒子,即真正的灰塵,這就是狹義的大氣塵;後來又有人[如德國的榮格(Junge)]提出大氣塵是粗分散氣溶膠的概念[1],但這一概念也是不完全的[2],因為用人工方法或者大氣中發生的自然方法可以形成分散度極高的灰塵。所以,大氣塵的現代概念不僅是指固體塵,而是既包含固態微粒也包含液態微粒的多分散氣溶膠,是專指大氣中的懸浮微粒,粒徑(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10μm,這就是廣義的大氣塵。這種大氣塵在環境保護領域被叫做飄塵,以區別於在較短時間內即沉降到地面的落塵(沉降塵)。所以空氣潔淨技術中的大氣塵的概念和一般除塵技術中的灰塵的概念是有所區別的。空氣潔淨技術中的廣義的大氣塵的概念也是和現代測塵技術相適應的,因為通過光電的辦法測得的大氣塵的相對濃度或者個數,是同時包括固態微粒和液態微粒的。在美國和日本,和這種廣義大氣塵概念相對應的是,10μm以下稱“浮游粒子狀物質”或者“環境氣溶膠”,這是由美國環保局(U.S.EPA)和日本浮游粉塵環境標準專門委員會規定的,這一名稱是對浮游粉塵和浮游微粒的統稱[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