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歇鎮

大歇鎮

大歇鎮位於縣境西部,縣城西北方,東鄰三河鎮,西依忠縣石子鄉,西南與豐都縣高家鎮接界,南接南賓鎮、下路鎮,北連萬朝鎮、龍沙鎮。場鎮距縣城9公里,幅員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5 萬畝,人均1.76 畝;林地面積7.89萬畝,林地覆蓋面積達68%。轄10個行政村58個村民小組,共6674戶24985人。

概況

大歇鄉位於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西部,距縣城10千米。面積131平方千米。轄大歇、雙壩、高楊、雙會、乾柏、龍王、方斗、黃山、龍泉、流水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歇塘。
[代碼]500240200:~201大歇村 ~202雙壩村 ~203高楊村 ~204雙會村 ~205乾柏村 ~206龍王村 ~207方斗村 ~208黃山村 ~209龍泉村 ~210流水村

沿革

1950年置大歇鄉,1958年高廟、楊柳、乾柏村合併成立大歇公社,1983年復鄉。1997年,面積43.1平方千米,人口1.9萬。石(柱)西(沱)公路穿境,轄大歇、高院、大壩、高廟、劉家、鄧家、高莊、會家、雙筧、仙橋、亮廠、楊柳、杉木、菜田、茶店、都雲、大茶、陳高18個行政村。1999年將高崗院村(面積3.77平方千米,人口955人)劃歸鳳凰鄉管轄,調整後,大歇鄉面積39.36平方千米,人口18003人,轄17個村委會(渝府[1999]42號)。
2001年將劉家、大壩村劃歸南賓鎮管轄,區劃調整後,大歇鄉管轄原鳳凰鄉和大歇鄉的茶店、菜田、都雲、杉木、雙莧、大茶、陳高、亮廠、會家、大歇、高莊、楊柳、仙橋、高廟、鄧家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31平方千米,總人口2207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12人,轄2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歇塘。
附:鳳凰鄉位於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西部,距縣城7千米。石(柱)高(鎮)公路貫境。 [沿革]1953年建鳳凰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45.1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龍洞、黃嶺、後山、磨盤、岩嵌、石傘、分水、長沖、流水9個行政村。1999年3月1日,鳳凰鄉政府駐地由磨盤村遷移至高崗院村,並將大歇鄉高崗院村(面積3.77平方千米,人口955人)劃歸鳳凰鄉管轄,調整後,鳳凰鄉面積49.57平方千米,人口6817人,轄10個村委會。

自然資源

鄉境內地貌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1650米,最低海拔550米。西北部為山區高地,溝壑縱橫,多為喀斯特地貌,土質以高嶺黃壤為主;東南為深丘谷地,較為平緩,為沙質葉岩地貌,土質以紅、黃壤為主。日平均氣溫15-16℃,年日照時數1500小時左右,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

境內煤、石灰石、森林資源豐富,林地覆蓋面積達68%,流水有萬畝竹山,竹製品遠銷縣內外。

交通

交通便利快捷。大歇鎮是石柱西北門戶,石西(石柱-西沱)公路、石忠(石柱-忠縣)公路貫穿全境,是石柱到忠縣、萬洲、湖北利川等地區及縣內旅遊景點黃水國家級森林公園、千野草場的必經之路。滬蓉高速公路橫貫過境,大歇高速路出口距縣城10公里,距三河高速路出口僅7公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明顯。

信息通迅暢通。全鄉10個頭行政村村村通電話,行動電話網路信號覆蓋全境。

天燃氣管道從鎮境中心穿過,境內有110千伏安和30千伏安兩條輸電線經過。

大歇自來水廠日供水量可滿足5萬人生活飲用。

鄉鎮經濟

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有烤菸、辣椒、馬鈴薯、油菜;畜牧業黃牛、山羊、生豬;養殖業有長毛兔、桑蠶;林果業有花椒、柑桔、李子;中藥材有杜仲、黃朴、山茱萸等。烤菸、辣椒、長毛兔、馬鈴薯、中藥材為五大支柱產業。

其農業科技創新成績突出,是縣級科技示範鄉。

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現有規模(100萬元以上)以上的企業12家,總資產6.6億,年產值2.5億。科華水泥200萬噸生產線, 2010年7月將正式投產。

鄉鎮機構改革以後,大歇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縣委縣府全縣一盤棋的要求,結合本鄉實際,制定了具有本鄉特色的“三強一重,三線一點”的鄉域經濟發展戰略,圍繞“狠抓一個重點(集鎮建設鎮),堅持兩翼齊飛(雙壩新農村、土家風情走郎),五業並舉(煙畜林椒薯)”的思路, 立足本鄉資源,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狠抓特色經濟建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能人大戶經濟,宣起了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和新農村熱潮,2009年鄉GDP2.9242億元,人均年純收入4180元。

農業上走公司加農戶建基地之路,基本建成了烤菸、辣椒、長毛兔、馬鈴署、中藥材五大產業化基地。組建了全縣第一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雙壩長毛兔生產專業合作社”。全鎮有各類農業生產合作社12個。

生態環境建設方面,以退耕還林為契機,狠抓綠化造林工作,2002年至2009年退耕還林1.67萬畝,摸索出了林藥、林草畜生態經濟發展模式。

基礎設施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10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油化、硬化農村公路35.8公里,2001-1009年建人飲工程55處,投資達1250萬元,解決了方斗、龍王、高楊、雙會、大歇、雙壩6個村9800人的人畜飲水困難。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根本改善。2009年12月止,新改建中國小教學樓3000平方米,教學設施投入達800萬元。新建鄉鎮醫院門診、病房300平方米,建村衛生站所10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農民就醫難和農村兒童入學難得到根本改變。

大歇鎮黨委、政府將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縣委十二屆七次委會要求,大力發展鎮域特色經濟,力爭在2020年建成小康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