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營村

大李營村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縣城東南。共有553戶,223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計畫生育率達99%。

基本信息

位置面積

大李營村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縣城東南12公里,五星鎮政府北2公里,溧河東畔,北依水田,瘳樓、黃營行政村,南接後樓行政村,東與王莊鎮曹營行政村接壤,西和王葛莊、閩營行政村隔河相望。全村約有4平方公里,東西南北各長約2公里,孟渠南北貫穿全境,耕地面積3634畝。1947年解放以來,大李營村委所轄的6個自然村,時有曹營區的水田、大程營兩鄉(相當於現在的行政村)所轄,其中趙莊、大李營、小李營、徐莊歸水田鄉管理,大程營、崔莊歸大程營鄉管理。建國後成立了黨支部、農會、共青團、婦聯會和民兵組織。1955年上級將6個自然村合併,組建成立了大李營村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合作社更名為生產大隊,1983年改生產大隊為村民委員會至今。

建置沿革

村委轄趙莊、大李營、小李營、徐莊、大程營、崔莊6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縱觀六個自然村的形成來歷,各村先輩們多為明、清時期遷此定居,後由其他姓氏陸續遷入。具體遷此定居情況如下:

趙莊:在縣城東南10公里,孟渠西岸,據載明末時期,王、趙二姓由山西省遷此,以姓定各為王趙莊。民國初期,王姓日衰後遷至馬莊村,遂更名為趙莊。現有姓氏趙、李、徐、馬姓共96戶,370人,村民聚落呈近正方形,村內有東西兩條大路與南北鄉鎮公路相連線,耕地面積463畝。

大李營、小李營:在縣城東南11公里,明末,李姓兄弟兩人由山西省遷來,各居一處。其中老大居住孟渠西岸,趙莊南側,後稱大李營村;老二居住孟渠東岸,趙莊正東方向,後稱小李營村。大李營村現有姓氏李、張、徐、齊、劉姓共107戶458人,村民聚落於南北長方形,村內有三條東西大路與南北鄉鎮公路相連線。耕地面積458畝;小李營村現有姓氏李、楊共39戶163人,村民聚落呈東西長方形,村內有十字形大路,耕地面積254畝。

徐莊:在縣城東南10.5公里,座落溧河東岸,大李營村正西方向。據載清代乾隆年間,徐姓先輩徐智明由今沙堰鎮橫堤鋪村遷此,以姓定村名至今。現有姓氏徐、孟、劉三姓共20戶84人,村民聚落近正方形,居住較為鬆散,村後連線由大李營至王葛莊的村級公路,耕地154畝。

大程營:在縣城東南12公里,孟渠西岸,又名誠心寨。據載清初年間,程姓先輩由今新甸鋪鎮程營村遷此定居。時東、西分居為兩個村莊,此村較大,故名。清鹹豐至同治年間,戰亂四起,為御外患,周圍村民紛紛於該村掘土築寨,有力抵抗了匪患的騷擾。1948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桐柏軍區三分區司令部和縣人民民主愛國政府駐紮於此,領導和指揮了豫鄂兩省宛、襄地區的解放戰爭。現在村民聚落呈東西長方形,村內前後兩條大路與村東的鄉鎮公路相連線。現有程、張、陳、高、韓5姓氏共119戶492人,耕地面積820畝。

崔莊:在縣城東南12公里,孟渠西岸。原名任莊、畢莊。清康熙年間,由於災害頻繁,崔姓祖先若愚為討生計,由今溧河鋪鎮西的崔莊遷此,娶妻劉氏,後生三子,其家後代繁衍,熾昌。加之任姓的自亡與畢姓日衰,遂更名為崔莊。現村民聚落呈東西長方形,村內有五條南北大路,其中間有一條東西主路橫穿四條大路,與鄉鎮公路相連線。現有崔、高、畢、劉4個姓氏共172戶687人,耕地面積1040畝。

人口民族

建國初期,全村人口千餘名,20世紀70年代全村人口不足兩千。至2007年,12個村民小組共有553戶,2239人。人口性別比例方面,其中男性為1200人,女性為1079人。在民族構成中,漢族為2237人,滿族為2人(屬外地婦女與本村男性聯姻所致)。自70年代實行計畫生育政策以來,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現在村計畫生育率達99%,綜合節育率為1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之內。在整個姓氏人口比例中,崔姓、高姓、程姓、畢姓、張姓居多,其次是李姓、徐姓等,趙、楊、陳、齊、馬、韓姓人口較少。其中崔姓78戶308人,高姓50戶211人,程姓50戶160人,畢姓44戶168人,張姓80戶390人,李姓89戶397人,徐姓82戶270人,趙姓5戶19人,楊姓30戶140人,劉姓28戶120人,陳姓7戶28人,齊姓5戶20人,馬姓3戶12人,韓姓2戶9人。在文化構成方面,在全村總人口中有國小文化程度的占13%,中學文化程度的占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

自然狀況

大李營村地處溧河東岸,孟渠南北貫穿本村全境。全村整個地勢東高西低,高處海拔約88米,低處約86米。溧河沿岸為黃壤土,余為粘土。其中粘土占耕地面積的65%,黃壤土占35%。全村的農作物生長旱時主要依靠孟渠、溧河水提灌。為改善村民生產生活,鄉在70年代初期,分別於趙莊村北側,徐莊村後,崔莊村西的溧河段共修築3座鋼筋混凝土橋樑,並又在孟渠架起4座水泥拱橋,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和生活。為提高全村土地產量,由鄉、村組成萬名勞力,於80年代先後在大程營、崔莊兩村之間在60年代初期,原有湖北省挖掘軍民渠的基礎上,清淤開渠引孟渠水西,流折轉向南,掘太湖溝屯水灌溉農田,後又再次於趙莊村北側掘鴨子溝,引孟渠水向西澆灌莊稼,使全村水利排灌條件得到明顯提高,植被資源除可耕地的農作物和林木之外,田野、路埂、溝叉、河坡均生長有野菜,還有車前草、蒲公英、薄荷、蒼耳子、枸杞、生地、半夏、益母草、木賊等中藥材。[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