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伊斯蘭教古墓建築群。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紅園路。系以中國蘇菲主義嘎迪林耶門宦創始人祁靜一(1656~1719)陵墓為中心而建成。
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初稱祁家拱北。至第六代出家人祁道和時期,因該拱北建築規模宏大,遂改名為大拱北。
歷史
大拱北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由大拱北第一代當家人妥化清(回族)倡修,祁靜一墓廬稱“永久之亭”,為中國伊斯蘭教嘎德忍耶三大聖地之一(其一為四川閬中市蟠龍山麓,為“西來上人”,29代聖裔華哲·阿卜董拉希的墓地;其二為陝西西鄉縣獅子山麓的鹿齡寺,為祁靜一歸真後初葬之地),最初規模較小,後規模漸增,主要建築有三層八卦墓廬和清真寺、牌坊、影壁、經堂院、碑廳、井廳、客廳、靜室、花園等,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形成一座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成為河州名勝之一民國十七年(1928年)毀於兵燹1932年由當家人王永貞、馬永觀主持開始修復,按原有規模,重建磚木結構三層八卦墓廬、清真寺、花廳、客廳以及經堂室、學校等五院1958年被關閉,“文革”中墓廬被拆毀,清真寺等其他建築被機關占用,後改作紅園。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宗教政策,1981年恢復宗教活動被占用的清真寺等建築交付拱北後重建了三層八卦墓廬、牌坊式墓廬照壁和一字亭牌坊式大門、“一棵印式”便門、“舒海達依”(意為殉道者之陵園)廳等建築,恢復了昔日肅穆壯觀雄偉重建後的墓廬一層為精巧磚雕,二、三層為飛檐翹角,亭頂為鎦金寶瓶摩雲,與日爭輝前有五間誦經殿,整個建築雕樑畫棟,錯落有致,甚為壯觀拱北內磚雕林立,雕刻內容豐富,形象逼真,刀法細膩,令觀賞者嘆為觀止堪稱臨夏磚雕藝術寶庫中的瑰寶,現該拱北總占地面積約1458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6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