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到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8畝(其中:田97畝,地141畝),人均耕地0.86畝,主要種植
水稻、玉米(也稱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661.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桔子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2400.2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有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69戶通自來水,有14戶飲用
井水。有69戶通電,有6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戶(分別占總數的60.87%和42.03%)。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7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8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8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3畝,有效灌溉率為26.4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3畝。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到2010年底,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72.1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97萬元,占總收入的37.37%;畜牧業收入
22.87萬元,占總收入的31.6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76頭,肉牛3頭,肉羊1頭)林業收入3.56萬元,占總收入的4.93%;第二、三產業收入18.77萬元,占總收入的26%;工資性收入6.21萬元,占總收入的8.6%。農民人均純收入171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2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人(占勞動力的11.17%),在雲南省內務工7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5人。特色產業
到2010年底,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雲南省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3.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3.99%。該村正在發展種植杉木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杉木產業。
人口衛生
到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69戶,鄉村人口273人,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31人。其中農業人口273人,勞動力18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苗族、壯族混居地),其中壯族4人,苗族1人。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人,占人口總數的4.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8人,參合率87.18%;享受低保1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麻栗鎮衛生院1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到2010年底,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岩阡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豆鼓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7人,其中小學生18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9.08畝。年末集體總收入0.59萬元,有固定資產2.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民公約、財務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到2010年底,該村黨員總數5人;團員12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相對滯後,人畜飲水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發展勞務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