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書詩論

內容介紹

在歐洲,從古希臘一直到文藝復興,一般研究文學理論的著作都叫做詩學。“文學批評”這個名詞出來很晚,它的範圍較廣,但詩學仍是一個主要部門。中國向來只有詩話而無詩學,劉彥和的《文心雕龍》條理雖縝密,所談的不限於詩。詩話大半是偶感隨筆,信手拈來,片言中肯,簡練親切,是其所長;但是它的短處在零亂瑣碎,不成系統,有時偏重主觀,有時過信傳統,缺乏科學的精神和方法。詩學在中國不甚發達的原因大概不外兩種。一般詩人與讀詩人常存一種偏見,以為,詩的精微奧妙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如經科學分析,則如七寶樓台,拆碎不成片段。其次,中國人的心理偏向重綜合而不喜分析,長於直覺而短於邏輯的思考。謹嚴的分析與邏輯的歸納恰是治詩學者所需要的方法。
詩學的忽略總是一種不幸。從史實看,藝術創造與理論常互為因果。例如亞理斯多德的《詩學》是歸納希臘文學作品所得的結論,後來許多詩人都受了它的影響,這影響固然不全是好的,也不全是壞的。次說欣賞,我們對於藝術作品的愛憎不應該是盲目的,只是覺得好或覺得不好還不夠,必須進一步追究它何以好或何以不好。詩學的任務就在替關於詩的事實尋出理由。

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安徽桐城人。從1925年起先後赴英、法等國學習,獲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教授。畢生從事美學教學與研究工作。重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悲劇心理學》等,並有多種美學譯著行世。

作品目錄

抗戰版序增訂版序第一章 詩的起源一 歷史與考古學的證據不盡可憑二 心理學的解釋:“表現”情感與“再現”印象三 詩歌與音樂、舞蹈同源四 詩歌所保留的詩、樂、舞同源的痕跡五 原始詩歌的作者第二章 詩與諧隱一 詩與諧二 詩與隱三 詩與純粹的文字遊戲第三章 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一 詩與直覺二 意象與情趣的契合三 關於詩的境界的幾種分別四 詩的主觀與客觀五 情趣與意象契合的分量附: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第四章 論表現——情感思想與語言文字的關係一 “表現”一詞意義的曖昧二 情感思想和語言的聯貫性三 我們的表現說和克羅齊表現說的差別四 普通的誤解起於文字五 “詩意”、“尋思”與修改六 古文與白話第五章 詩與散文一 音律與風格上的差異二 實質上的差異三 否認詩與散文的分別四 詩為有音律的純文學五 形式沿襲傳統與情思語言一致說不衝突六 詩的音律本身的價值第六章 詩與樂——節奏一 節奏的性質二 節奏的諧與拗三 節奏與情緒的關係四 語言的節奏與音樂的節奏五 詩的歌誦問題第七章 詩與畫——評萊辛的詩畫異質說一 詩畫同質說與詩樂同質說二 萊辛的詩畫異質說三 畫如何敘述,詩如何描寫四 萊辛學說的批評第八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上):論聲一 聲的分析二 音的各種分別與詩的節奏三 中國的四聲是什麼四 四聲與中國詩的節奏五 四聲與調質第九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中):論頓一 頓的區分二 頓與英詩“步”、法詩“頓”的比較三 頓與句法四 白話詩的頓第十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下):論韻一 韻的性質與起源二 無韻詩及廢韻的運動三 韻在中文詩里何以特別重要四 韻與詩句構造五 舊詩用韻法的毛病第十一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賦對於詩的影響一 自然進化的軌跡二 律詩的特色在音義對仗三 賦對於詩的三點影響四 律詩的排偶對散文發展的影響第十二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下):聲律的研究何以特盛於齊梁以後?一 律詩的音韻受到梵音反切的影響二 齊梁時代詩求在文詞本身見出音樂附:替詩的音律辯護——讀胡適的《白話文學史》後的意見第十三章 陶淵明一 陶淵明的身世、交遊、閱讀和思想二 陶淵明的情感生活三 陶淵明的人格與風格附錄 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