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學何為:理想與現實間的衝突及協調》對人們理解大學本質、把握大學的發展方向都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大學從中世紀建立以來,一直徘徊於理想與現實之間。可以說,大學的發展就是一部大學理想與社會現實不斷衝突、不斷協調的歷史。大學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盾深刻地影響著大學實踐的方方面面,大學實踐中的諸多兩難問題就是這一矛盾的體現。《大學何為:理想與現實間的衝突及協調》力圖在對這對矛盾不斷衝突和協調的發展歷史的梳理中,揭示出大學理想的發展軌跡和精神內涵,剖析影響它的因素,對大學理想在大學發展中的作用形成明確、科學的認識。《大學何為:理想與現實間的衝突及協調》適合教育研究者、教育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以及所有關心大學發展的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趙婷婷,女,1969年出生於遼寧本溪。大學本科在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系就讀,從此涉足教育領域。1996年師承潘懋元教授、鄔大光教授,進入高等教育研究領域。1999年在廈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教所工作至今。 自從事高等教育研究以來,先後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與人合著專著3本,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並獲得1項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主要研究領域是高等教育基本理論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與評價。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現狀
(一)對思想主體的研究
(二)對思想對象的研究
(三)對思想層次的研究
(四)對思想內容的研究
(五)本研究的側重點
三、有關概念的界定
(一)大學理想
(二)社會現實及需要
(三)大學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盾
四、思路和結構
第2章 大學理想的歷史沿革及其內涵
一、大學理想的起源
(一)善於表示異議的傾向
(二)對自治和自由的渴望
(三)中世紀大學理想的核心範疇和觀念
(四)“冰河期”的反思——高深學問是大學理想和追求的基礎
二、19世紀經典大學理想的形成
(一)理智
(二)純粹科學
(三)自由
(四)紐曼和洪堡的異同
三、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大學理想的調和發展時期
(一)經典大學理想面臨的挑戰
(二)艾略特和赫胥黎——調和大學理想與社會現實
(三)懷特海——對經典大學理想的重新詮釋
四、20世紀中葉以後大學理想的變化
(一)大學的社會責任感
(二)大學的困惑和理想的迷失
(三)赫欽斯——回歸大學傳統
(四)雅斯貝爾斯——對洪堡大學理想的捍衛和弘揚
(五)克拉克·克爾——大學理想的顛覆和重建
五、大學理想在不同國家的發展
(一)英國
(二)德國
(三)美國
六、大學理想的精神實質
(一)批判精神
(二)自由精神
第3章 大學實踐中的兩難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大學應該做什麼——活動上的兩難選擇
(一)早期高等教育中教學與研究的融合
(二)科學研究在大學中的獨立
(三)教學與科研的衝突
(四)孰重孰輕——教學與科研兩難困境的根源和實質
二、大學應該為什麼而教——目的上的模糊性
(一)自由教育目的價值取向與專業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衝突
(二)自由教育的“現代版”——普通教育
(三)教育目的的自然模糊性
三、大學應該教什麼——課程內容上的隔閡
(一)科學與人文的不同
(二)科學與人文的隔閡及原因分析
(三)科學與人文的對立和大學課程內容選擇
四、大學應該如何探求真理——學術自由上的爭議
(一)大學探求真理的原則——學術自由
(二)學術自由受到限制的原因分析
(三)在學術自由限度上的爭議
第4章 社會現實發展與大學理想的衝突
一、知識專門化對大學理想的衝擊
(一)知識領域的革命——知識專門化
(二)知識專門化對大學知識觀的衝擊
二、市場經濟及功利主義與大學理想的衝突
(一)市場經濟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二)市場經濟對大學理想的衝擊
三、國家權力意識對大學及其理想的影響
(一)國家權力意識在大學中的演變
(二)國家權力意識與大學理想的衝突
四、社會現實發展與大學理想相衝突的理性分析
第5章 大學理想與社會現實相協調的理論及實踐探索
一、大學理想與社會現實相協調的理論探索
(一)大學發展目標領域的協調理論
(二)大學知識觀領域的協調理論
(三)理論上的協調模式分析
二、大學理想與社會現實相協調的實踐探索
(一)“老大學”與“新大學”的分化——英國的協調模式
(二)在大學傳統上變革——美國的協調模式
(三)英國與美國協調模式上的不同
第6章 當今社會大學理想的能為與應為
一、當今社會發展對大學的挑戰
(一)可持續發展和知識經濟——今日社會的重要特徵
(二)大學應該成為人類的精神家園和知識創新基地
(三)現今大學發展中的“適應誤區”
(四)大學理想的失落是目前大學存在問題的根源之一
二、大學理想的能為
(一)大學理想能夠促使大學不斷地反思自已
(二)大學理想能夠使大學的活動更明確、有效
(三)大學理想能夠使大學發揮引導社會和規範、批判社會的作用
三、大學理想的應為
(一)大學理想與大學市場化
(二)大學理想與高等教育大眾化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1章 導論
二、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現狀
有關大學理想和大學理念的研究,一直是國外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現存的很多高等教育經典著作都是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如紐曼的《大學的理想》、奧爾特加的《大學的使命》、弗萊克斯納的《現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赫欽斯的《理想的大學》、阿什比的《科技發達時代的大學教育》、博克的《走出象牙塔——現代大學的社會責任》、科爾的《大學的功用》和《高等教育不能迴避歷史——21世紀的問題》、布魯貝克的《高等教育哲學》等。
近年來,國內的有關研究也日益增多,學者對這一領域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以大學理念、大學理想、大學精神等為關鍵字的文章,在中國知網上的搜尋結果為500篇左右;直接把它們作為書名的論著也有很多,如楊東平主編的《大學精神》(2000)、杜作潤等的《大學論》(2000)、肖海濤的《大學的理念》(2001)、施曉光的《美國大學思想論綱》(2001)、盧曉中的《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其對中國的影響》(2001)、閻光才的《識讀大學——企業文化的視角》(2002)、王曉華的《斷裂中的傳統——人文視野下的大學理想》(2002)、陳洪捷的《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2002)、韓延明的《大學理念論綱》(2003)、劉寶存的《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2004)等。
後記
這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我1999年答辯,到今天已經過去了6年。一個選題在6年後還能出版,至少說明它研究的不是時髦話題,而是高等教育發展中總要遇到的問題.
說到選題,又讓我回到在廈門大學讀書的日子。現在想來,像大學理想這樣的選題,只有在當時那種氛圍中才有可能。那是一種讓你的心靈真正感到寧靜的氣氛,潘先生家的周末沙龍,凌雲樓天南地北的神侃,囊螢樓資料室的濃郁學風……在這樣的氛圍中思考,我漸漸體會到了作為學者的甘苦滋味.
能到廈大高教所讀書,成為潘先生的學生,真的是我的幸運。我像一個走出大山的孩子,在先生的引領下,眼前豁然開朗。先生的人品和學識是我無法企及的境界,但是卻成為我不斷進步的動力。潘先生和廈大高教所就像我的精神家園,離開的日子越久,越能體會到它在心裡的分量。從潘先生身上,在廈大高教所的氛圍中,我獲得的不僅是大學理想的學理認識,更重要的是關於大學理想的精神感受。
鄔大光老師是我進入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啟蒙老師,正是在瀋陽師範大學給他做助教的兩年中,我逐漸對高等教育研究產生了興趣。在跟隨鄔老師學習的這些年裡,從他那體會到了很多做學問的道理,但感觸最深的是他對高等教育研究的摯愛,他的敏銳、深刻和執著都源自乾他內心中的這種情懷。在這些年裡,每當我陷入日常的瑣事,思想變得懶惰時,我都會向鄔老師請教,不僅僅為了獲得新的靈感和啟發,更想得到激勵。從博士論文到現在的書稿,其間的許多變化記載的就是這樣的歷程,大學批判精神、大眾化、高等教育理念研究反思等內容,都是在鄔老師的點撥中完成的。
兩位先生的人品和學識、為師和為學之道,是我體會大學理想的精神源泉。在大學理想的研究過程中,我被它散發出的魅力所吸引,浸潤在大學千年以來所積澱的深刻傳統和精神之中。因此,大學理想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尤其是其間所經歷的內心體驗,是極其寶貴的,它滌盪了心靈的世俗塵埃,即使一切最終要歸於現實,但所經歷的心靈升華永遠是我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