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文安縣

大城文安縣

大城文安縣,位於浙江省南部山區,溫州市西南部,飛雲江中上游,東經119°46’~120°15’,北緯27°34’~57°59’。東鄰瑞安市,南界平陽、蒼南縣,西倚泰順、景寧縣,北接青田縣。總面積1292.16平方公里,轄8鎮25鄉。縣城大嶨鎮距溫州市110公里,從溫州到文成境內只需一小時。文成境內山巒起伏,連綿不絕,最高為西北部的石垟林場楊頂峰,海拔1362米,最低為平和鄉大垟口,海拔15米。山脈分屬兩支,江北屬南田山脈,為洞宮山脈分支。江南為南雁盪山脈分支,從平陽縣進入文成縣,東入瑞安市。山頂上有平台,為文成縣山地的典型地貌。河流絕大部分屬飛雲江水系,主要河流是飛雲江(中上游),橫貫縣境南部,流經10個鄉鎮,流程43.5公里。

概況

文成縣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從瑞安、青田、泰順三

大城文安縣大城文安縣
縣邊區析置而成,以千古人豪劉基的諡號——“文成”而命名。

文成縣位於浙江省南部山區,溫州市西部飛雲江中上游,東鄰瑞安市,南界平陽、蒼南縣,西倚泰順、景寧縣,北接青田縣。總面積1292.16平方公里,轄8鎮25鄉。除漢族外,有畲族等10個少數民族。2000年,全縣總人口37萬人,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1億元,職工年平均工資9733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9.9元。縣城大嶨鎮距溫州市110公里。

文成屬浙南山地,境內山巒起伏,連綿不絕,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82.5% ,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為西北部的石垟林場楊頂峰,海拔1362米,最低為平和鄉大垟口,海拔15米。山脈分屬兩支,江北屬南田山脈,為洞宮山脈分支。江南為南雁盪山脈分支,從平陽縣進入文成縣,東入瑞安市。山頂上有平台,為文成縣山地的典型地貌。河流絕大部分屬飛雲江水系,主要河流是飛雲江(中上游),橫貫縣境南部,流經10個鄉鎮,流

大城文安縣大城文安縣

程43.5公里。

縣境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4℃-18.5℃,常年無霜期285天。氣候常年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為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提供了優越條件,為旅遊觀光的良好氣候環境。文成自然資源豐富。林業、水能、非金屬礦和土特產及旅遊資源尤為富足。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358萬畝 , 森林覆蓋率59.5% ,建有4個國有林場,其中石垟林場曾為全國先進單位。有樹齡百年以上,胸徑1米以上的古樹250多株,有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樹種18種。水利資源得天獨厚,水能蘊藏量達50萬千瓦,居溫州市第一位,全省第五位。全國最高水頭百丈漈水力發電廠座落在縣城北面,裝機容量20萬千瓦的珊溪水利樞紐工程已近竣工。

文成境內礦產資源分布面廣量多,已發現的有錳、銅、金和鉛鋅礦等13種,其中尤以非金屬礦花崗石、高嶺土、螢石、葉臘石儲量最為豐富。土特產遍布各地,現已規模經營的有柑、桔、梨、柿、香菇、竹筍、蕨菜及乾菜系列等。旅遊資源主要有劉基故里、百丈飛瀑、飛雲江中上游山水和石勝林海四大景區,其中劉基廟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百丈漈瀑布高207米,為全國之最,歷代文人墨客題詠甚多,飛雲江中

大城文安縣大城文安縣
、上游蜿蜒於崇山懸崖間,上游水急,中游灘潭相間,石勝林海山高峰奇林茂,谷幽石怪泉清。四大景區集湖光山色之大成,融自然人文景觀為一體,特色鮮明,民間還有許多美麗、神奇的故事和傳說,是風景如畫的旅遊勝地。

文成的工農業發展迅速。至2000年全縣已擁有機械製造、電力、紡織、化工儀表、釀造、電機、印刷、製藥、建築材料、竹木加工、食品、陶瓷等行業,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274公頃,糧食總產量70852噸,工農業總產值97910萬元。其中帝師楊梅乾紅酒、冰洋竹涼蓆、亨哈山珍食品被評為首屆中國國際農博會名牌產品。經濟的快速發展,推進了文成的城市化建設,促進了文教、體育、衛生事業的發展。2000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045萬元,大力改善了交通、郵電、電力、市政等基礎設施,56省道的改建,至溫州的行程縮短為1小時。

文成具有光榮的鬥爭歷史,歷代名人輩出。自宋至清,曾出現文武進士16人,南田武陽劉基,字伯溫,元末進士,50歲始輔佐明太祖成帝業,官至御史中丞,封誠意伯,歿後追贈太師,是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哲學家。辛亥革命時,陳伯遠參加光復杭州戰鬥,後升任兵役署中將副署長。北伐戰爭張偉身先士卒,血灑疆場,為本縣首位烈士。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後,縣境成為黨領導人民進行頑強鬥爭的革命根據地。在各個革命時期,文成人民為民族解放,表現了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作出了重大犧牲。文成解放後,全縣追認烈士276人。1988年,文成縣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革命老根據地縣。建國後,十源鄉蔣聲華被稱為“一代工程巨匠”,其一家子孫7人均為高級知識分子,龍川趙超構,筆名林放,縱橫報界數十載,是全國傑出的新聞工作者、著名雜文家。全國著名的美學專家施昌東、戲畫高手施昌秀兄弟,旅居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林多梁博士,考古學家張學海,都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為科學技術文學藝術事業作出貢獻。

地理位置

文成縣,位於浙江省南部山區,溫州市西南部,飛雲江中上游,

大城文安縣大城文安縣
東經119°46’~ 120°15’,北緯27°34’~ 57°59’。東鄰瑞安市,南界平陽、蒼南縣,西倚泰順、景寧縣,北接青田縣。總面積1292.16平方公里,轄8鎮25鄉。縣城大嶨鎮距溫州市110公里,從溫州到文成境內只需一小時。文成境內山巒起伏,連綿不絕,最高為西北部的石垟林場楊頂峰,海拔1362米,最低為平和鄉大垟口,海拔15米。山脈分屬兩支,江北屬南田山脈,為洞宮山脈分支。江南為南雁盪山脈分支,從平陽縣進入文成縣,東入瑞安市。山頂上有平台,為文成縣山地的典型地貌。河流絕大部分屬飛雲江水系,主要河流是飛雲江(中上游),橫貫縣境南部,流經10個鄉鎮,流程43.5公里。

行政區劃

文成縣轄大嶨鎮、龍川鄉、樟台鄉、金爐鄉、里陽鄉、珊溪鎮、巨嶼鎮、仰山鄉、桂山鄉、嶨口鄉雙桂鄉金垟鄉、平和鄉、周山畲族鄉、公陽鄉、玉壺鎮、周壤鄉、東溪鄉、上林鄉、金星鄉、朱雅鄉、南田鎮、百丈漈鎮、二源鄉、十源鄉、黃寮鄉黃坦鎮富岙鄉雲湖鄉、西坑畲族鎮、石垟鄉下垟鄉嶺後鄉等33個鄉(鎮),384個行政村,總面積1292.16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民國35年(1946)12月,國民政府行政院核准從瑞安、青田、泰順3縣

大城文安縣大城文安縣
邊區析置,以明開國元勛劉基(伯溫)諡號“文成”作縣名。民國37年(1948年)7月,劃瑞安縣大嶨鎮、金樟鄉、嶨口鄉、桂陽鄉、巨嶼鄉周陽鄉、珊溪鄉、龍鳳鄉、金龍鄉、玉壺鎮,青田縣南田鄉、西坑鄉、里岙鄉、黃坦鄉、三鄉和萬源鄉部分地,泰順縣匯溪鄉、兩岸鄉及翁山鄉和白雲鄉部分地歸文成縣,始建縣政。

縣境在浙江省南部山區,東紅119°46’~ 120°15’,北緯27°34’~ 57°59’。東接瑞安,南臨平陽、蒼南,西南倚泰順,西北連景寧,北界青田。縣城距省會杭州市274公里,距溫州市區62公里,距東海62公里(均系直線距離)。縣域形態似薯葉,東西和南北直線距離各約40公里。最東點在平和鄉田壟村,最西點在下垟鄉後塘村,最南點在桂山鄉大路邊村,最北點在金朱林場三根底林區。全縣總面積1292.16平方公里,合193.82萬畝,占全省總面積1%強,占溫州市總面積10%。

文成氣候

縣境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冬暖夏涼。劉基故里南田號稱全國七十六福地之一,它和石垟等地是夏日避暑勝地。全年平均氣溫攝氏15.2度,常年無霜期285天,舒適期長,空氣負離子含量高,空氣品質優於國家一級標準,地面水環境符合國家一類標準,是溫州的後花園和大水缸。

資源狀況

文成境內生態良好,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358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70.6%,建有4個國有林場,其中石垟林場曾為全國先進單位。有南方紅豆杉等國家珍稀瀕危樹種1

大城文安縣大城文安縣
8種,有樹齡百年以上,胸徑1米以上的古樹250多株;有脊柱動物5綱34目97科379種,列為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7種,雲豹、黃腹角雉、獼猴等稀有動物常在林間出沒。土特產遍布各地,現已規模經營的有柑、桔、梨、柿、香菇、竹筍、蕨菜及乾菜系列等。水利資源蘊藏豐富,水能蘊藏量達50萬千瓦,居溫州市第一位,全省第五位。全國最高水頭百丈漈水力發電廠座落在縣城北面,裝機容量20萬千瓦的珊溪水利樞紐工程已近竣工。珊溪水利樞紐工程為全國重點工程,截流形成的飛雲湖35.4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六個西湖。礦產資源分布面廣量多,已發現的有錳、銅、金和鉛鋅礦等13種,其中尤以非金屬礦、花崗石、高嶺土、螢石、葉臘石儲量最為豐富,其中花崗岩儲量達15億立方米。風景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自然人文風光獨樹一幟。境內百丈漈——飛雲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百丈飛瀑,為全國最高的瀑布;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壺穴碧潭,屬世界奇觀;飽經滄桑的劉基廟(墓),系國家重點文保單位,馳名遐邇。全年平均氣溫攝氏15.2度,舒適期長,空氣負離子含量高,空氣品質優於國家一級標準,地面水環境符合國家一類標準。被原中國生態學會會長程福沽先生譽為“生態的王國、風景的迷宮、萬物的樂園、旅遊的勝地”和“天下第一氧吧”,是一片人間難覓的世外桃園。

民族宗教

文成縣是浙江省、溫州市少數民族的重點縣,有少數民族成分24個,少數民族人口1.7102萬,占全縣人口的4.5%。其中畲族1.5927萬,占少數民族的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散布全縣33個鄉鎮、287個行政村、30個民族行政村,設有西坑畲族鎮、周山畲族鄉2個民族鄉鎮,少數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還有富岙鄉、黃坦鎮、雙桂鄉。全縣少數民族80%以上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偏僻邊遠山區、半山區,是典型的散居民族地區。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人口流動性的增強,跨縣、市婚姻增多,有近1000名少數民族同胞來我縣安家落戶,他們大多是由貧困地區婚嫁而來的,占53%。43%的外來少數民族是以農業為主要謀生職業。

經濟發展

文成縣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經濟欠發達山區縣。

大城文安縣大城文安縣
近年來,文成縣緊緊圍繞“生態旅遊縣”發展戰略,全縣人民奮發有為,全力拚搏,縣域經濟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2006年,預計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2.49億元,比2002年增長62.5%,年均增長12.9%;財政總收入2.31億元,比2002年增長79.4%,年均增長1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4億元,比2002年增長80.3%,年均增長15.9%。經濟結構逐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重由20.6:24.3:55.1調整到13.9:29.1:57。預計全縣農業總產值4.46億元,比2002年增長14.7%,年均增長3.5%;先後有7個產品在全縣、省、市農業博覽會上獲得金獎。預計全縣工業總產值19.45億元,比2002年增長160.4%,年均增長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3.67億元,比2002年增長491.8%,年均增長56%。全縣接待遊客75.2萬人次,比2002年增長263.7%,年均增長38%;旅遊綜合效益4.33億元,比2002年增長355.8%,年均增長46.1%。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億元,比2002年增長58.3%,年均增長12.2%。

前景目標

今後一個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努力建設生態文成、魅力文成、和諧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更加發展。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

大城文安縣大城文安縣
上,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高於省市平均水平,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到201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3億元,年均遞增13%以上,人均GDP1400美元以上;財政總收入4.6億元,年均遞增15%以上,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億元,年均遞增12%以上;外貿出口總額6000萬美元,年均遞增10%以上。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市下達指標內。

——生活更加寬裕。到2011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00元,年均遞增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00元,年均遞增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5億元,年均遞增13%。同時,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人民生活達到或超過基本小康水平。

——設施更加完善。舉全縣之力,大力實施“811”工程,建成一批事關全縣全局和長遠發展的交通、電力、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興建一批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社會設施,建設一批管網、環保、景觀、休閒等市政設施。同時,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空間不斷拓展,城鎮功能得到強化,城鎮品位大幅提升。未來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73億元以上。

——家園更加美麗。把生態縣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藍天綠地間建設靈氣、秀氣、朝氣共融的生態城鎮,在青山碧水間建設淨化、綠化、美化相襯的生態鄉村,在山水奇觀間建設綠色、紅色、古色交輝的生態旅遊,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做大旅遊品牌,力爭通過一個時期的努力,把文成建設成為國家級生態縣和全省著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基地。

——社會更加和諧。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社會

大城文安縣大城文安縣
保障逐步完善,民主法製得到加強,共同富裕進程加快,人民民眾安居樂業,使少有所學、壯有所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人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提高。到2011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04‰以內,把文成創建成省級以上的“平安縣”。

——政府更加開明。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科學行政、民主施政、依法執政水平明顯提高。政府職能加快轉變,調節經濟、管理社會、公共服務、協調發展能力全面增強。決策機制、約束機制、辦事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民眾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得到提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