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路[中國元代行政區劃名]

大名路[中國元代行政區劃名]
大名路[中國元代行政區劃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名路,中國元代行政區劃名。金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1229年),蒙古大將拖雷高言破大名府。元因舊名,大名府路屬燕南河北道。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將大名府改為大名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設大名路總管府,轄一司、五縣、三州,州轄六縣。元至大間,改屬中書省直轄。明洪武元年(1368年),將大名路復為大名府。 元代大名路轄境大致在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以及山東省東明縣一帶,舊治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城。

建置沿革

明正德《大名府志》卷一沿革 明正德《大名府志》卷一沿革

金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1229年)蒙古大將拖雷高言破大名府。

蒙古太宗六年(1234年),大名縣治由大名府城移至南樂鎮(今大名縣舊治村)。

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將大名府改為大名路,割恩州之清河縣、曹州之東明縣割屬大名路。

蒙古憲宗五年(1255年),以大名、彰德、衛輝籍余之民約五千戶,立為淇州,中統元年(1260年),隸大名路宣撫司。

元至元二年(1265年),割大名路東明、長垣屬開州;滑州、濬州由真定路割屬大名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設大名路總管府,轄一司、五縣、三州,州轄六縣。

至大四年(1311年),設立十一行省,中書省治大都,領二十九路,其中大名路屬之。大名路治大名府,為大名府路總管府,戶六萬八千六百三十九,口一十六萬三百六十九。轄區未變。

明洪武元年(1368年),將大名路復為大名府。

行政區劃

元代大名路轄一司、五縣、三州,州轄六縣:

一司:錄事司(元制,錄事司,掌城中民事)。

五縣:元城縣、大名縣、南樂縣、魏縣、清河縣。

三州:開州,下轄濮陽縣、東明縣、長垣縣、清豐縣。

滑州,轄白馬縣、內黃縣。

濬州。

志書記載

民國《大名縣誌》卷一沿革 民國《大名縣誌》卷一沿革

《元史》卷五十八志十地理志:

大名路,上。唐魏州。五代南漢改大名府。金改安武軍。元因舊名,為大名府路總管府。戶六萬八千六百三十九,口一十六萬三百六十九。領司一、縣五、州三。州領六縣。

錄事司。
縣五
元城,中。倚郭。至元二年,併入大名縣,後復置。大名,中。倚郭。太宗六年,立縣治。憲宗二年,遷縣事於府城內。至元二年,省元城來屬,尋析大名、元城為二縣。九年,還縣治於故所。南樂,中。魏縣,中。清河。本恩州地,太宗七年,籍為清河縣,隸大名路。

州三
開州,上。唐澶州。宋升開德府。金為開州。元割開封之長垣、曹州之東明來屬。領四縣:
濮陽,上。倚郭。東明,中。太宗七年,割隸大名路。至元二年來屬。長垣,中。初隸大名路,至元二年始隸開州。清豐。中。

滑州,中。唐改靈昌郡。宋改武成軍。元仍為滑州。領二縣:
白馬,上。為州治所。內黃。
濬州,下。唐置黎州,後廢。石晉置濬州。宋為通利軍,又改平川軍。金復為濬州。元初隸真定。至元二年,隸大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