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興國寺

大同興國寺

大同興國寺風景區, 位於繁峙、靈丘兩縣接壤地帶,距平型關約五公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北連恆山余脈,南接五台山脈。

歷史淵源

興國寺五龍壁興國寺五龍壁

據《大同縣誌》載:“此寺為明代萬曆己未年(1619)所建,康熙、乾隆年間重修。”寺院建築宏偉,規模極大,坐西朝東,順勢修建,層層疊高。院內正殿為上下兩層,上層供無上至尊佛像;下層建三孔窟洞,橫匾書“兜率宮”三字。宮內盤砌著大齋炕和順三炕,為受法禪坐修行處所。山門兩側建有兩座龍壁,門對面為五彩琉璃五龍壁(已移至善化寺(西院)。此寺是明代建築規模宏大的寺院之一,歷史上寺內多住高僧,為本地傳戒受道的集中地。

興國寺五龍壁原來是大同城南興國寺山門前的照壁,於1980年拆遷於善化寺。

景點地址

山西大同繁峙山西大同興國寺風景區,位於繁峙、靈丘兩縣接壤地帶,距平型關約五公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北連恆山余脈,南接五台山脈。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峪谷幽深,危岩突起。一條峽谷山路,長達七公里,東通河北,西接雁門,地勢險要。關城呈正方形,周長3000餘米。城樓巍巍,高約八米,南北各置一門,原皆有瓮城,現僅存北瓮城。城內正中有過街樓。城東2.5公里處為關門,門洞內置一塊大型石碑,上鐫“平型嶺”三個大字,字型雄健峭拔。城南面東西高處,各有烽火台一座,遠遠可見。城北有大郎城遺址,傳為宋將楊延昭鎮駐之地。近年來,來山西大同興國寺風景區旅遊的遊客逐年增多。

景點特色

景點特色景點特色

壁長19.9米,高7米,厚1.48米。壁面用五彩琉璃鑲砌,下築須彌座。須彌座的束腰雕有蛇、兔、牛、馬等十多種動物,姿態各異。壁頂是仿木構房屋建築形式,鑲嵌著屋檐、斗拱、瓦壠、垂蓮柱,以及鴟吻垂獸等。寬大的壁面上浮雕著五條四爪金龍,盤旋迴繞,上下翻騰,色澤斑斕。這些雕龍,其形態之優美、雕刻之精細、意境之深遠,與明代大同代王府的九龍壁可相媲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