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興國寺

盧氏興國寺

塔記“大師化緣已畢,傳法得人,乃端居而逝,即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五日葬於熊耳山,起塔定林寺。 農曆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出家紀念日,每逢這個時候,寺院都會舉辦盛大廟會來慶祝這個時刻。 2012年,二月初八在南窯村村支書和寺院住持的帶領下,又舉辦了一個盛事。

寺院簡介

南省盧氏縣興國寺位於盧氏縣文峪鄉南窯村內,該寺院目前是盧氏縣內唯一一所正規佛教寺院;無論一年四季,何時何刻都有縣內縣外的香客和旅客到此來進香拜佛。站在寺院的院子裡,可觀盧氏縣城內全景。

寺院發展

興國寺俗稱“南寺”。據世代相傳,始建於北魏,取名‘定林寺’。據《佛學大辭典》2473頁載:[熊耳山](地名)達摩之塔所也。塔記“大師化緣已畢,傳法得人,乃端居而逝,即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五日葬於熊耳山,起塔定林寺。”大明一統志二十九河南府曰:“熊耳山在盧氏縣,山連永寧(即現在的洛寧縣),兩峰相併如熊耳”。又據《續僧傳》卷一六“慧可傳”說“達摩滅化洛濱。”後人為了紀念這位“禪宗初祖”,又因為他從少林寺而來,定林寺的海拔又高於上林寺,故將定林寺更名為上林寺。
興國寺原建於現在的洛河大橋南頭,與橋北的“高村古渡”隔河相望。寺院宏偉壯觀,占地百畝,設有山門,天王殿.前庭.大雄寶殿.後殿.藏經樓.廊坊.照壁.牌坊.放生池等建築。寺院西有數十畝的“和尚墳”,對面龍頭寨下建有達摩踏,殿內供奉有達摩.三世佛.大肚彌勒佛.藥師佛.五方佛.菩薩.十八羅漢.和哼哈二將等神像百餘尊。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寺院西側為鼓樓,東側為鐘樓,為寺內和尚報時所用,齊聲嫣然,餘音悠遠,聲聞數十餘里,被人們稱為南寺曉鍾,為盧氏古八景之一。寺門前為舉行祭祀佛祖的廣場,每年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出家日)和十月初五(達摩圓寂日),,均舉行盛會,以示紀念。方圓數縣民眾,從幾百里之外趕到本寺燒香禮佛,祈求佛祖保佑,高峰時,人數多達萬人以上。
由於歷史原因,寺院曾數次被毀,建國初期因修漯河大橋和公路,又將寺院全部拆除!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國力強威,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國際地位迅速提高。與此同時,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實,信仰自由,民族團結,共同構建和諧社會,真可謂是太平盛世。為了發展經濟,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旅遊業發展,興國寺方圓十多個村的民眾,自發組織起來,於2003年恢復了興國寺二月初八盛會。二00四年請回釋迦牟尼佛銅像。二00五年,民眾自動捐資,在龍山嶺上由湖北大冶古建築公司胡少華承建仿清古建築大雄寶殿,兩層三開間,建築面積168平方米,起脊扎獸,同年被三門峽市民族宗教局定為居士林活動場所。二00六年接回藥師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三尊銅像。同年又修建北僧房兩層八間132平方米.二零零七年又請回里地藏菩薩像。二00八年盛會期間,聘請陝縣空相寺.陝西凹彪寺.廣東六祖寺.陝西大悲寺主持舉辦了法會,連唱五天大戲,四面八方的香客蜂擁而至,寺院外車水馬龍,香菸繚繞!
2012年除夕,興國寺迎來了一個空前的熱鬧年,鞭炮聲通宵達旦,香客不斷,仿佛又回到了昔日的鼎盛!!大年初一,傳化法師帶領眾居士做了消災法會,下午眾人又參加了放生!

二月八廟會

農曆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出家紀念日,每逢這個時候,寺院都會舉辦盛大廟會來慶祝這個時刻。2012年,二月初八在南窯村村支書和寺院住持的帶領下,又舉辦了一個盛事。同時也引來不少文人墨客在此顯手潑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