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琉璃九龍壁

大同琉璃九龍壁

相傳為明太祖采先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距今已有近六百年。九龍壁坐南向北,全長45.5厘米、高8厘米、壁厚202厘米,由壁座、壁身、屋頂三部分構成。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座琉璃龍壁。其雕刻藝術可與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媲美。全壁由426塊特製燒造琉璃構件拼砌而成,用孔雀藍、綠、正黃、中黃、淺黃、紫等色分別勾畫出龍體。璧面九條大龍飛舞奔騰于波濤雲氣之間,中間隔以山石、水草,五彩斑斕,蔚為壯觀。壁身上部覆蓋仿木構廡殿頂,正脊脊筒兩側有高浮雕蓮花和游龍圖案,兩端是龍吻,戧獸為龍首造型。飛椽、額枋均雕鏤得細緻、逼真。下部須彌座以藍、綠兩色琉璃瓦磚砌築,上束部雕鐫著41組二龍戲珠圖案,束腰部的75塊琉璃磚上浮雕出象、獅、飛馬、麒麟、狻猊等動物形象,豐富多彩,栩栩如生。

簡介

九龍壁九龍壁

在山西大同市內東街路南。建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

歷史

相傳為明太祖先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距今已有近六百年。九龍壁坐南向北,全長45.5厘米、高8厘米、壁厚202厘米,由壁座、壁身、屋頂三部分構成。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座琉璃龍壁。其雕刻藝術可與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媲美。全壁由426塊特製燒造琉璃構件拼砌而成,用孔雀藍、綠、正黃、中黃、淺黃、紫等色分別勾畫出龍體。璧面九條大龍飛舞奔騰于波濤雲氣之間,中間隔以山石、水草,五彩斑斕,蔚為壯觀。壁身上部覆蓋仿木構廡殿頂,正脊脊筒兩側有高浮雕蓮花和游龍圖案,兩端是龍吻,戧獸為龍首造型。飛椽、額枋均雕鏤得細緻、逼真。下部須彌座以藍、綠兩色琉璃瓦磚砌築,上束部雕鐫著41組二龍戲珠圖案,束腰部的75塊琉璃磚上浮雕出象、獅、飛馬、麒麟、狻猊等動物形象,豐富多彩,栩栩如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