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學[山西]](/img/6/6c8/nBnauM3XyMTO5MDM5YTMyczNwITM1ADM5gDMwADMwAzMxAzL2E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概況
學校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煤海之鄉山西大同。校園占地面積2292.82畝,建築面積612605.43平方米,中外文藏![大同大學[山西]](/img/3/7aa/nBnauM3XwIjMzcTOzcTMyczNwITM1ADM5gDMwADMwAzMxAzL3E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學科專業建設充分發揮學校合併優勢,最佳化資源配置,對現有學科進行結構最佳化,發展特色和優勢,著力提高學科專業水平,加強相關基礎學科建設,發展套用技術學科,推進學科間交叉,形成學科群體優勢並扶植新的學科
![大同大學[山西]](/img/d/ef1/nBnauM3X1EzNzIDO1cTMyczNwITM1ADM5gDMwADMwAzMxAzL3E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05年,專任教師總數增至1309人,其中正副教授498人;主講教師中符合崗位資格的教師達到95%以上;35歲以下青年教師中有研究生學位的比例達到60%以上。2010年以前,學校每年投資500萬元資金用於師資的培訓、引進和獎勵。2015年到2020年爭取培養10-20名省內外知名大師級教師,50-70名教師進入校級學科帶頭人行列,選拔、培養400-500名有發展潛力的較高水平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同時,要加強師德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具有高尚師德、優良教風和敬業精神,具有嚴謹科學態度和高度責任心的教師隊伍。
科學研究水平堅持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加強科研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積蓄科研實力,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科學研
![大同大學[山西]](/img/a/1a8/nBnauM3XyQzN2EjN4cTMyczNwITM1ADM5gDMwADMwAzMxAzL3E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實驗室建設按照教學現代化的要求,與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緊密結合,把實驗室分為基礎實驗室、生產套用實驗室和開發研究實驗室,分類建設管理,使之具有產、學、研功能,滿足各專業教學實驗的要求和學校科研實
![大同大學[山西]](/img/2/663/nBnauM3X4gDM2kzN1gTMyczNwITM1ADM5gDMwADMwAzMxAzL4E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主校區新征地1000畝,主要工程項目為:科技大樓、圖書大樓、綜合教學樓、會議中心、學術交流中心、體育場館及其附屬配套設施的建設,規劃設計面積約4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9.7億元人民幣,所需資金通過政府財政撥款、政府貼息、銀行貸款、校區土地置換、引進外資和社會資金、學校自籌等多種渠道解決。新校區的建設要充分體現綠色環保、節約能源、優雅美觀、方便實用等人性化的現代設計理念,提高文化品味和精神格調,為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和諧、理想的學習生活空間。2015年以前,再新增校園用地2500畝,使校園占地達到5000畝。
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牢固樹立四個觀念:“以人為本”的教育哲學觀,“全面發展”的人才質量觀,“注重創新”的人才培養觀,“學生主體”的教學管理觀。實現五個轉變:在教育理念上從強調共性向重視人的個性發展轉變;在培養模式上從單一、剛性向多樣化、柔性的模式轉變;在教育質量上從傳統的知識質量觀向以“創新”為核心的綜合素質轉變;在教育手段上,從傳統的單一的師授生記向套用多媒體網路等技術轉變。實施四項改革:一是創新教學制度,實施完全學分制和選修制;二是革新課程體系,適應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國際課程改革大趨勢,緊跟時代,調整最佳化課程體系;三是大力推廣現代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四是儘快建立教學信息化管理系統,完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證體系。
管理是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按照“民主、規範、嚴謹、高效”的方針,強化科學管理,積極推進學校內部
![大同大學[山西]](/img/8/e8e/nBnauM3X2gzM0QzN4gTMyczNwITM1ADM5gDMwADMwAzMxAzL4E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著力於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為學校的改革、建設、發展奠定堅實的組織和思想基礎,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和
![大同大學[山西]](/img/b/20e/nBnauM3X3EDO1IDMxkTMyczNwITM1ADM5gDMwADMwAzMxAzL5E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歷史沿革
一、雁北師範學院
1958年晉北師範專科學校創建
1962年晉北師範專科學校撤銷
1976年晉北師範專科學校復校並更名為雁北師範專科學校
1993年雁北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雁北師範學院
二、大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965年大同衛生學校升格為大同醫學專科學校
三、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1950年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創建
1958年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升格為大同礦業學院
1959年大同礦業學院改建大同煤礦專科學校
1961年大同煤礦專科學校改建大同煤礦學校
1975年大同礦務局職工大學創建(合署)
1984年大同煤礦學校更名為大同煤炭工業學校
1999年大同礦務局職工大學、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合併升格為山西礦業職業技術學院
2004年山西礦業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四、大同職業技術學院
1999年大同高等專科學校、大同教育學院合併升格為大同職業技術學院
1.大同高等專科學校
1978年大同師範專科學校創建
1984年雲中大學(專科)創建
1990年大同師範專科學校併入雲中大學(專科)
1993年雲中大學(專科)更名為大同高等專科學校
2.大同教育學院
1984年大同教育學院創建
現任領導
經省委常委會議2006年8月27日研究決定:
張官祿同志任山西大同大學黨委書記。
王守義、李廣華同志任山西大同大學黨委副書記。
王晉湘任山西大同大學紀委書記。
經省委組織部部務會議2006年8月27日研究決定:
王晉湘、馬存根同志任山西大同大學黨委委員。
經山西人民政府2006年9月23日第84次常務會議通過,決定任命:
王守義任山西大同大學校長。
馬存根、劉守國、郭永、石雲龍、趙富璽、馮峰任山西大同大學副校長。
學科建設
山西省重點扶持學科:凝聚態物理學科基地 分析化學學科基地 文藝學學科基地
山西大同大學重點建設學科:套用數學學科基地 有機化學學科基地 教育技術學學科基地 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
基地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基地
專業設定
校級品牌專業:漢語言文學 英語 數學與套用數學 物理 化學 體育教育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統計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商學院:工商管理 會計學 旅遊管理 會計電算化 市場行銷
農學院:生物工程 農學
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教育技術學 國小教育 心理學 網路工程
化學與化工學院:套用化學 化學
工學院:測繪工程 土木工程 自動化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採礦工程 煤炭深加工及利用
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 電器自動化技術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工程監理 建築工程技術
工程測量技術 礦井運輸與提升 礦井通風與安全 礦山機電 煤礦開採技術 工程地質勘察
政法學院:法學 思想政治教育
藝術學院:藝術設計 音樂學 美術學
醫學院:臨床醫學 美容醫學 護理學 美容學 中西醫結合 藥學 醫學影像技術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電子科學與信息技術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物理學
文史學院:新聞學 漢語言文學 歷史學
外語學院:英語 商貿英語
體育學院:社會體育 體育教育
周邊景點
大同市是國家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現存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2萬餘處,其中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0餘處。馳名中外的主要有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下華嚴寺、善華寺、九龍壁以及應縣木塔、北嶽恆山、懸空寺等。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周山麓,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由著名和尚曇曜奉北魏文成帝旨意主持開鑿,歷時近50年,參加開鑿人數多達4萬餘人。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1萬餘尊,這批精美的雕塑,融匯中外藝術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一座世界級的藝術寶庫。雲岡石窟是國內三大石窟群之一,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列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承辦的《世界遺產目錄》中。
恆 山:恆山別名常山,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揚名國內外。恆山是海河支流桑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東西綿延150公里,橫跨晉、冀兩省,海撥2016.8米,山高為五嶽之冠。恆山是中國北方道教聖地和旅遊勝地,山上分布著古建築景觀三十多處,素有“三寺四祠七宮八洞九亭十二廟”之說。恆山天高氣爽,山青水秀,自然景色絕佳。恆山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懸空寺:懸空寺,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的半崖峭壁間,寺廟最高處離地面約50米,始建於北魏晚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1982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岩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樑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僅152.5平米的面積建有大小房屋40間。遠望懸空寺,像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它的選址之險,建築之奇,結構之巧,堪稱世界一絕。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國寶,也是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應縣木塔:應縣木塔即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位於大同城西南70公里的應縣城佛宮寺內。建於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雖有九百餘年,歷經多少酷暑嚴寒、風雨雷電以及地震襲擊,但仍屹然壁立,傲視蒼穹。由此可見,木塔設計之精密,結構之合理,質地之堅固,均為世上罕見。因此,受到了國內外各界人士高度讚揚,一致稱譽為建築結構與使用功能設計合理的典範。塔平面八角形,外觀五層,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總高67.13米,底層直徑30米。是國內外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塔式建築。
華嚴寺:華嚴寺位於大同城內西部,分為上、下華嚴寺,系遼代興建。該寺的建築、塑像、壁畫、壁藏、平棋(天花板)、藻井等保存完好,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高超的藝術水平,被譽為“遼金藝術博物館”。上寺的大雄寶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單體佛教殿宇,殿內塑有金壁輝煌的五方佛(東西南北中),殿壁繪滿巨幅壁畫。下寺大殿,門額為“薄伽教藏”,意即存放佛經的書庫,殿壇中央塑有三尊大佛,周圍塑像28尊,身態優美,容貌豐滿,表情生動,衣飾飄帶流暢自然,是國內遼塑中罕見的精品。
善化寺:善化寺,位於大同城南部,俗稱南寺。創建於唐開元年間,金代重建,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該寺布局堂皇,氣度宏偉,建築古樸,結構精巧;塑像、壁畫精美,是研究唐宋建築、遼金雕塑和繪畫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寺內還保存著泥塑,壁畫,碑記等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生活氣息濃郁,極富感染力,堪為國之瑰寶。善化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寺院。
九龍壁:大同號稱“龍壁之鄉”,現存明、清營造的龍壁五座,其中最著名的是九龍壁,它位於大同市區東街路南,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兩側為日月圖案。壁面由426塊特製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9條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 馳名中外的大同九龍壁,無論其建築規模或藝術價值,還是年代的久遠,均為全國龍壁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