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河
【位置】山東省無棣縣城東北62公里,埕口鎮境內,,水溝村以北10公里

【概況】大口河即漳衛新河(古鬲津河)入渤海口,因河入海,水面漸寬而得名。西鄰國家重點工程黃驊港,北接浩瀚渤海,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是大濟路(大口河—濟南)的起始點,也是山東西部和魯北地區唯一能夠直觀滄海的地方。在谷歌地圖上,可以看到大口河房屋建築的照片。現建有一處集海上觀光、餐飲服務、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大口河海濱旅遊度假村”。度假村往南不遠處有“好客山東 最美鄉村”--水溝村。
往東有山東省特色旅遊村-汪子村。
大口河的地理位置
古時的大口河,島上有規模宏大的龍王廟,每到祭海的日子,虔誠地人們祈禱來年的豐收,拋銅錢以慰海神,搭戲台以壯行色,千帆雲集,萬人仰目,在轟鳴震天的鞭炮聲中人們期盼的漁舟出港,沙鷗翔集,漁鳥歌鳴,蔚為壯觀。舊時此景被列入無棣八大景觀之一,稱為“北海漁歌”。
大口河的特色
大口河獨特的沼澤濕地有種類繁多的野生植物和中藥材,據調查,共有植物320餘種。貝類資源異常豐富,大口河—汪子島貝殼堤寬50—100米,長10餘公里,貝砂儲存量3.6億立方,是目前國內儲量最大的貝砂帶,形成於東漢時期,標誌著那個時期渤海西南岸的岸線位置,也記錄著黃河結束,戰國時期滄州—德州入海流路之後,擺至利津入海的環境變遷歷史,是海洋文化的自然遺存。大口河島附近留存著許多遠古遺蹟,有西漢廣武李左車所築的車輞城(現車網城),後唐、後周曾駐兵於此城;漢時煉鐵的稱坨台和台北邊的漢車道、灶膛及烽火台遺址等,遊人在島的北面能尋到古龍王廟的殘磚碎瓦及唐朝黑彩瓷碗、明朝景泰瓷碗的殘片,令人大發懷古之幽情。
來到大口河,你可以參觀當地漁民所建的文蛤、海蟹、對蝦養殖場;扔一扔漁家的旋網,收穫一份意想不到的驚喜;到養殖池內垂釣,就地煎燉,品嘗海鮮;或者與朋友漫步黃金海岸,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現在,大濟路埕口路段擴寬工程已完工,風景秀麗、景色宜人的 渤海灣已成為人們假日旅遊的好去處,前來參觀旅遊的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