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大陸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商用核電站,擁有兩台98.4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1982年12月國務院批准建設,1987年8月主體工程開工,1994年5月建成投入商業運行。由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經營。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占股比45%。
大亞灣核電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借貸建設、售電還貸、合資經營”的模式,堅持高起點起步,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 。在人才培訓、施工管理、調試運行等方面為我國百萬千瓦級商用核電站自主化和國產化積累了經驗,為我國核電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後發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奠定了基礎。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有益嘗試。
電廠簡介
最初,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目的是為了向香港供電。1980年代初,香港的電力供應曾一度緊張,為抓住此商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和廣東省政府計畫在靠近香港、廣州、深圳等電力負荷中心的深圳市大鵬鎮境內建設一座核電站,因選址在大亞灣畔的嶺澳村,故命名為大亞灣核電站。該電站引入香港的供電商參股,並將所發電力的大部分售予香港。但在籌備期間,因早前國外先後發生三哩島和切爾諾貝爾事故,發生了大量香港民眾集會反對建設核電站,以及中國政府和英國政府商討香港主權移交等事件,而延遲了核電站的建設。為消除各方顧慮,電站引進了法國的核島技術裝備和英國的常規島技術裝備進行建造和管理,並由一家美國公司提供質量保證。歷經種種坎坷之後,大亞灣核電站終於在1987年開工,在建築期間被發現漏了三百多條鋼筋,使用壓水型反應堆技術,安裝兩台90萬千瓦發電機組(實際功率2*98.4萬千瓦),分別於1994年2月和1994年5月併網發電。
在大亞灣核電站建成後,中國政府決定在大亞灣核電站東北方向一千米處繼續建造一座新的核電站,定名為嶺澳核電站。嶺澳核電站規劃安裝4台100萬千瓦發電機組,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於1997年開工,於2002年7月和2003年3月投入商業運行。一期工程安裝兩台壓水型反應堆發電機組,技術上採用了大亞灣核電站的翻版改進,內部布局亦十分相似,並增加了設備國產化率。二期工程位於一期工程的東北側,同樣為兩台壓水型反應堆發電機組。於2005年開工,兩台機組於2010年至2011年建成投入商業運行。
組織結構
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共有4台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80萬千瓦。在組織結構上,分為二個實體。
大亞灣核電站的業主為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股東有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75%)、中電控股有限公司(25%)
大亞灣1號機組裝機容量90萬千瓦,1993年8月併網發電。
大亞灣2號機組裝機容量90萬千瓦,1994年2月併網發電。
嶺澳核電站的業主為嶺澳核電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股東有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100%)
嶺澳一期1號機組裝機容量100萬千瓦,2002年2月併網發電。
嶺澳一期2號機組裝機容量100萬千瓦,2002年9月併網發電。
運行業績
大亞灣核電站投產十餘年來,運行業績良好,各項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同類機組先進水平。
2004年,在法國電力公司(EDF)組織的同類機組安全運行挑戰賽中,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取得“安全運行紀錄”、“工業安全”和“輻射防護”三項第一名;
2005年,大亞灣核電站兩台機組平均能力因子和負荷因子分別為89.86%和89.62%。
截至2006年1月,大亞灣核電站累計實現上網電量1563.96億千瓦時,其中輸往香港1061.55億千瓦時;累計償還基建貸款本息53.81億美元,占還本付息總額的94.9%。
事故
大亞灣核電廠2010年10月維修檢查期間,工作人員在輔助冷卻系統的管道發現問題,上報後拆開組件檢查,確認有泄漏微量輻射,再通報國家核安全局,驗證後評為嚴重性最低的一級事故。
泄漏的輻射被密閉環境包圍,並無外泄,工作人員也有穿著全副裝備。由於不危及公眾安全,有裂痕的管道會在下次大修時才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