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暫治

大中暫治

大中之治是指唐朝的唐宣宗李忱在位時期的治世。唐宣宗於即帝位後致力於改善中唐以來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對內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在位期間宣宗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對外,唐宣宗不斷擊敗吐蕃、回鶻、党項、奚人,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占領的大片失地;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因此,史上對唐宣宗評價極高,認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一樣的明君,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基本內容

唐宣宗致力於改善安史之亂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他先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宣宗勤儉治國,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唐朝國勢有所起色,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漸富裕,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在位期間宣宗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唐朝國勢有所起色,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十分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使十分腐敗的唐朝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史稱“大中之治”。

對外,唐宣宗不斷擊敗吐蕃、回鶻、党項、奚人,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占領的大片失地:“克復河湟,拓疆三千里外。告成宗廟,雪恥二百年間。”使得大唐國勢復振。因此,史上對唐宣宗評價極高:

宣宗自臨馭,一之日權豪斂跡;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閽寺懾氣。繇是政刑不濫,賢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風,十餘年間頌聲載路,而帝道皇猷始終無缺,雖漢之文景不過是也。——《冊府元龜》

歷史記載

百吏奉法,政治不擾,海內安靖幾十五年。——《唐鑒》

當時以大中之政有貞觀之風焉。——《舊唐書》宣宗本紀

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資治通鑑》

由於宣宗在位時之年號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稱之,並且將大中之治比作漢朝的文景之治,將唐宣宗比作唐太宗和漢文帝一樣的明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