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麻花頭

多頭麻花頭

多頭麻花頭為多年生草木,高40—80cm,分布於我國東北、河北、山西及內蒙古。整個生育期內均可被家畜採食。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 多頭麻花頭
種拉丁名: SeeratulapolycephalaHjin
種別名: 薩格拉嘎日—洪古日—扎拉(蒙古族名)

形態特徵

: 多年生草木,高40—80cm。莖直立,具黃色縱條棱,無毛或下部疏被皺曲柔毛,基部帶紅紫色,有褐色枯葉柄纖維,上部多分枝。基生葉較大,長橢圓形,羽狀深裂,有柄,花期常凋萎,莖下部葉與中部葉有柄或無柄,卵形至長橢圓形,長5—15cm,寬4—6cm,羽狀深裂或羽狀全裂,裂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或有不規則缺刻狀疏齒,兩面無毛,邊緣有短糙毛,上部葉漸小,裂片條形。頭狀花序多數(10—50),在莖頂排列成傘虜狀;總苞近卵形,直徑7—8(15)mm,總苞片7層,外層的短,有刺尖,內層的較長,管狀花,紅紫色。瘦果倒長卵形,長約3.5mm(圖83)。

多頭麻花頭多頭麻花頭

地理分布

: 分布於我國東北河北山西內蒙古
生物生態特徵: 多頭麻花頭是中旱生地面芽直根型植物。軸根粗壯,直伸,主根直徑為1.5cm,側根在主根上部或梢株基部發育,根系皇暗褐色,主要集中在40cm深度內。它廣泛分布於山坡,乾燥草地,居民點附近及撂荒地,是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及山地草地常見的伴生種或伴生種。適於在淡黑鈣土栗鈣土上生長,在沙質和礫質土壤上也可生存,具有較強的抗旱性。多頭麻花頭5月至5月中旬返青,6月中旬初花,7—9月花果期,以後迅速乾枯。生育期為140—150天。放牧或打草後再生能力較差。長期連續利用的草地,經封育後,數量會迅速增加,生活力加強。在土質較疏鬆的撂荒地上,其葉片要比在天然草地上寬大肥厚,青綠期延長。

飼用價值

: 整個生育期內均可被家畜採食。在開花前為綿羊,和牛所喜食,開花以後,由於基生葉大部分乾枯,莖稈變得較為粗硬,羊和馬的採食率降低,但開花結實後,對牛的適口性增強,尤其對花果最為喜食。冬季乾枯落葉,失去利用價值。其營養價值中等。無氮浸出物含量較高,粗蛋白質含量低,營養型屬於碳型。開花以後粗纖維和粗灰分含量強烈增多(表83),是造成對多數家畜適口性降低的重要因素。乾鮮比為1:3.2。割草利用,由於調製不得法,植株迅速變成黑褐色,乾後葉片極易粉碎脫落而損失。在打草場上有許多其他牧草(尤其是禾草)相混合,割下後若減少翻動次數,或用機械收貯,多頭麻花頭喜生於較疏鬆、肥沃的土壤上,對放牧利用比較敏感。經常連續採食,會加速主根的腐爛死亡,降低植株的生活力,也會失去種子繁殖的能力。因此,在草場的年度利用上要採用放牧與休閒相結合,放牧與打草相結合的方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