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在德國,老人在社會中所占比例在持續增長。2005年,德國65歲及以上的老人是1590萬人,到2050年將達到2290萬至2359萬人。
“多代屋”項目於2006年11月由家庭事務部部長尤爾蘇拉·范德勒茵建立,其目的在於打破家庭界限,讓年輕人和老年人歡聚一堂,給不同代的人們以見面和融合的機會。
在設立之初,“多代屋”只是被看作多代同堂家庭的翻版,現在它的初衷越來越彰顯出來。
構局
在演唱室,孩子們登台表演時,陌生的爺爺奶奶是他們的最佳觀眾;圖書室內,孩子們可圍繞在老人膝頭,聽他們講故事。老人幫鄰居看護孩子,而天真爛漫的孩子給老人送去了歡樂。當然,還有固定職員和志願義工則提供兒童看護和老人陪護服務。
作用
“多代屋”項目可以發揮老人的潛力。比如,他們日常生活方面的技巧、帶孩子的經驗等,都可以傳授給現在的年輕人。通過“多代屋”,老人重新和社會有了接觸的機會,他們的能力也得到了發揮。
有不少於78%的經常光顧“多代屋”的兒童會經常和老人接觸,他們中有超過一半的人經常和老人對話;有1/2的兒童會為老人讀書;孩子們還會教老人瀏覽網際網路、唱歌、演戲,和老人一起畫畫和做園藝,而很多老人把“多代屋”里的孩子當作了自己的孫子、孫女,建立了祖孫一樣的情感聯繫。
發展
德國
設定在斯圖加特的“多代屋”,由政府提供經費資助,但是日常管理由社區負責。“多代屋”在當地是福利機構,沒有盈利的項目,提供的每項服務都是無償的。作為普通居民,如果希望在自己生活的社區里建立這樣的場所,可以向當地政府或社區申請,只要社區實際需要就可建立。如果老人或兒童在這裡出意外,可到醫療室處理,情況嚴重可到醫院。
有三個專業組織為其保駕護航,一個服務公司,職責是組織服務人員;一個公關機構,負責媒體宣傳;一個研究機構,每半年發放一次研究報告。這樣,“多代屋”也成了義務服務和專業機構合作的典範。
至今,德國已經建立了500個“多代屋”,這個項目還提供了大量做義工的機會。
現在“多代屋”共有1.6萬名服務人員,其中約2/3為義務服務。在4年時間裡,“多代屋”項目已得到了超過1萬人的義務服務。
上海
位於江浦路上的恆聯新天地小區是一個高品質的新建小區,有500多戶居民,1700人。“多代屋”位於一幢住宅樓的底樓,共有300多平方米。街道辦事處投入100多萬進行了裝修,配齊了所需的家具、家電和各種設施。
一進門,映入眼帘的是“因愛而聚”四個大字。“多代屋”共分為七個區域,其功能分別如下:
1.低碳生活體驗區(廚房)居民可在這裡了解節水、節電小竅門;一面牆變成了“黑板”,還可以開展健康、養生、育兒等小型知識講座。
2.知識海洋暢遊區(書房)兩排書架上擺著各類圖書,旁邊的電腦連著寬頻,居民們可在此開展“好書換一換”讀書交流活動。
3.美味佳肴分享區(餐廳)一張灑滿陽光的餐桌,鄰居們可以圍坐一起,泡一壺茶,帶著自己做的點心、拿手菜一起分享,交流烹飪經驗。
4.至愛親朋歡聚區(客廳)坐在舒適的沙發上,可以看電視、影碟,還有時尚的Wii遊戲機,年輕人可以在玩運動遊戲。
5.夕陽無限悠閒區(老人房)古色古香,牆上掛著文房四寶,老人可以在這裡潑墨揮毫,展示才藝。
6.快樂夥伴成長區(兒童房)“多代屋”內最大的亮點,一個20多平方米的場地,牆上掛著可愛的卡通畫,地上鋪滿了地墊,擺著各種玩具,寶寶們可在這裡隨意躺臥、翻滾,學爬、學走,玩個暢快。
7.美滿家庭呵護區(臥室)一個比較私密的小房間,計畫生育宣教、諮詢可在此進行。
“多代屋”的人性化細節還很多,“臥室”內有一張小床,家長可以在此給寶寶換尿布;衛生間內有一大一小兩個座便器,小的適合寶寶用。這裡平時有居委幹部和志願者管理,每天開放時間分三段:上午9:00-11:00,下午1:30-4:00,晚上7:1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