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數學名詞。指三角形三條邊的垂直平分線(中垂線)的相交點。用這個點做圓心可以畫三角形的外接圓。指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一般叫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邊中垂線的交點,且這點到三角形三頂點的距離相等。
外心是三角形三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即外接圓的圓心。
相關定理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邊的垂直平分線交於一點。該點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證明
注意到外心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距離相等,結合垂直平分線定義,外心定理其實極好證。
計算外心的重心坐標是一件麻煩的事。先計算下列臨時變數:
d1,d2,d3分別是三角形三個頂點連向另外兩個頂點向量的點乘。
c1=d2d3,c2=d1d3,c3=d1d2;c=c1+c2+c3。
重心坐標:((c2+c3)/2c,(c1+c3)/2c,(c1+c2)/2c)。
且:
直角三角形外心在斜邊的中點。
銳角三角形外心在內部。
鈍角三角形外心在外部。
設O是三角形ABC的外心則∠AOC=2∠ABC,∠AOB=2∠ACB
與多邊形各角都相交的圓叫做多邊型的外接圓。
三角形一定有外接圓,其他的圖形不一定有外接圓。
三角形的外接圓圓心是三條中垂線的交點,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圓心在斜邊的中點上。
三角形外接圓圓心叫外心
有外心的圖形,一定有外接圓(各邊中垂線的交點,叫做外心)
例題分析
例1如圖1-125,PC⊥平面ABC,AB=BC=CA=PC,求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分析由PC⊥平面ABC,知平面ABC⊥平面PAC,從而B在平面PAC上的射影在AC上,由此可用三垂線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PC⊥平面ABC
∴平面PAC⊥平面ABC,交線為AC作BD⊥AC於D點,據面面垂直性質定理,BD⊥平面PAC,作DE⊥PA於E,連BE,據三垂線定理,則BE⊥PA,從而∠BED是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
設PC=a,依題意知三角形ABC是邊長為a的正三角形,∴D是
∵PC=CA=a,∠PCA=90°,∴∠PAC=45°∴在Rt△DEA
評註本題解法使用了三垂線定理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後,再用解三角形的方法來求解.
例2在60°二面角M-a-N內有一點P,P到平面M、平面N的距離分別為1和2,求點P到直線a的距離.(圖1-126)
分析設PA、PB分別為點P到平面M、N的距離,過PA、PB作平面α,分別交M、N於AQ、BQ.
同理,有PB⊥a,
∵PA∩PB=P,
∴a⊥面PAQB於Q
又AQ、BQ
平面PAQB
∴AQ⊥a,BQ⊥a.
∴∠AQB是二面角M-a-N的平面角.
∴∠AQB=60°
連PQ,則PQ是P到a的距離,在平面圖形PAQB中,有
∠PAQ=∠PBQ=90°
∴P、A、Q、B四點共圓,且PQ是四邊形PAQB的外接圓的直徑2R
在△PAB中,∵PA=1,PB=2,∠BPA=180°-60°=120°,由余弦定理得
AB2=1+4-2×1×2cos120°=7
由正弦定理:
評註本例題中,通過作二面角的棱的垂面,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3如圖1-127過正方形ABCD的頂點A作PA⊥平面ABCD,設PA=AB=a求(1)二面角B-PC-D的大小;(2)平面PAB和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分析二面角B-PC-D的棱為PC,所以找平面角作棱的垂線,而平面PAB和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無棱”須找二面角的棱.
解(1)∵PA⊥平面ABCD,BD⊥AC
∴BD⊥PC(三垂線定理)
在平面PBC內,作BE⊥PC,E為垂足,連結DE,得PC⊥平面BED,從而DE⊥PC,即∠BED是二面角B-PC-D的平面角.
在Rt△PAB中,由PA=AB=a
∵PA⊥平面ABCD,BC⊥AB
∴BC⊥PB(三垂線定理)
在Rt△PBC中,
在△BDE中,根據餘弦定理,得
∴∠BED=120°
即二面角B-PC-D的大小為120°.
(2)過P作PQ∥AB,則PQ
平面PAB,
∵AB∥CD∴PQ∥CD,PQ
平面PCD
∴平面PAB∩平面PCD於PQ
∵PA⊥AB,AB∥PQ∴PA⊥PQ
∵PA⊥平面ABCD,CD⊥AD
∴CD⊥PD(三垂線定理的逆定理)
∵PQ∥CD∴PD⊥PQ
所以∠APD是平面PAB和平面P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PA=AB=AD,∴∠APD=45°
即平面PAB和平面PCD所成的二面角為45°.
評註在求無棱二面角的大小時有時須作出稜線後再找平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