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工

外來工

所謂“外來工”,是中國國內“流動人口”的一部分。這個群體主要來自農村――因此在一些官方檔案和研究論文中也稱作農民工”,但也有一部分來自小鎮或城市,他們的農民身份和外來人口身份對他們的處境有程度不等的影響。外來工學校招生異常火爆。校,讓外來工子女能夠接受與本地孩子同樣好的教育。個辦學者都像秦和陳一樣,有明確的辦學理念,注重辦學的社會效益。0人,中學250人,學雜費上浮了200元,總收學雜費70萬元。了家鄉來到了中山,與弟弟同在西區外來工子弟學校讀書。

介紹

所謂“外來工”是中國國內“流動人口”的一部分。這個群體主要來自農村――因此在一些官方檔案和研究論文中也稱作農民工”,但也有一部分來自小鎮或城市,他們的農民身份和外來人口身份對他們的處境有程度不等的影響。從狹義上,外來工是指受僱於各種工業企業的工人和低層的管理者;廣義上包括商業企業的服務人員,甚至應當包括從事個體的小商小販。因為這一群體工作不穩定,可能在家鄉和工作地之間,或不同的工作地點和不同性質的職業之間頻繁轉換。

法律

現在國家對外來工很關注,企業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和剋扣他們的工資,並要為他們買綜合保險(即老年補貼、住院醫療、工傷(意外傷害)三種(或三種以上)待遇融為一體的保險),解決了外來工的後顧之憂。

子弟學校命運如何

策划動機

根據國家規定:流動兒童就學,以流入地公辦中國小為主。廣東外來人

口有兩千多萬,流動兒童少年近百萬,全部進入公辦學校讓政府舉辦更多的

學校都不現實。現代化拒絕文盲或半文盲,外來工子弟學校的存在對解決流

動兒童少年讀書,提高流動人口的文化素質,有積極的意義。這些邊緣學校

在廣東發展情況怎樣,辦學狀況如何?教育部門對這些學校如何進行管理的

?孩子們在這些學校學習情況如何?

本版擬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透視,希望喚起人們對外來工子弟學校和外來

工子弟受教育情況更多的關注。

招生之熱喜憂參半

開學都近兩個月了,中山市最大的外來工子弟學校———中山市西區小

學的校長秦開儉,還在為如何分流多招的學生頭疼,該校今秋超過辦學能力

多招的學生竟達800多人,而且現在還有一些學生要求入學。

西區國小只有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教學樓里,今秋有30餘個班

2013名學生在此上學。由於超過一個學校只收24個班、每班學生不超

過50人的規定,中山市教育局責令西區國小將多招的學生全部清退,以保

證學校教學質量和學生人身安全。

不僅僅是西區外來工子弟學校,中山市的另兩所外來工子弟學校,南峰

國小和大涌鎮外來工子弟國小,第一次招生,都碰上了學生入學火爆的場面

,南峰國小招生957人,每班將近60人;大涌鎮外來工子弟國小招生8

64名,每班也將近60人。

我省外來人口最密集的東莞市的情況更是如此,據東莞教育局有關負責

人介紹,東莞外來人口達到450萬,目前在東莞讀書的外來工子女有7萬

餘人,主要集中在公辦學校,公辦學校學位非常緊張,已審批專門招收外來

工子女讀書的學校只有10所,規模大的達到2000多人,最小的也有5

00多人,但這些學校遠遠解決不了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子女就讀,一部分

孩子在辦學條件的簡陋未經審批學校就讀。

廣州有300多萬流動人口,有關人士估計至少有4萬多名適齡兒童少

年在穗。自1996年廣州第一所打工子弟學校經有關部門審批註冊以來,

此類學校達到103間,在校學生3·1萬人。正因為生源多,廣州的一些

外來工學校招生異常火爆。一些先辦的且辦學質量相對好一點的學校在短短

幾年中更是連翻幾番,建校時二三百人,現在規模都達到了1000多人。

有關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外來工學校學生入學火爆背後是外來工子女

教育的匱乏。

辦學水平良莠不齊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外來工學校辦學條件簡陋,學校規模不一,小的十

幾人,大的上千人,辦學質量參差不齊。

一些外來工子弟學校太過簡陋根本不具備辦學條件:學校的校舍租用倉

庫和民宅,裝修粗糙,有的乾脆就是以窩棚做教室(窩棚學校)。很多學校

連最基本的消防安全合格驗收證、校舍房屋安全手續都沒有。因辦學條件太

簡陋,相當一部分學校無法拿到辦學許多證。

深圳寶安某學校就是一所無證的半“窩棚”學校,狹窄的操場,除了一

棟二層的樓房外,教室是搭起來的棚戶。而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高壓電纜

穿校門而過,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別說受到良好的教育,連安全都難以得到

保障。

從外地來廣州做生意的王先生不無擔心地告訴記者,他孩子讀書的學校

竟然設在一排商鋪的上面,學校根本沒有課餘活動場所,孩子下了課就滿街

跑。

在一些外來工子弟學校里,基本上是民辦教師、公辦教師、無教師經歷

者三分天下。一些學校的教師甚至是高中或中專剛畢業的學生。有相當部分

的家長反映,一些外來工子弟學校的教師不僅教學水平差,而且沒什麼責任

心。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他的孩子就讀的學校,教師在每年收學費以外的時

間從不與家長聯繫。上課時同學大聲說話,老師不聞不問。學生打架鬥毆、

結夥逃課更如家常便飯。

當然,外來工子弟學校不是簡陋和辦學質量低的代名詞,我省有些外來

工子弟學校辦得不錯。其共同點是:辦學者有豐富的辦學實力和較強的經濟

實力。

廣州芳村區郭村國小(全稱芳村區華師德明郭村中英文實驗國小)辦學

才一年,上學期,該校參加芳村區的教學評比,各個項目都在芳村民辦學校

中名列前茅。一所剛辦一年的學校就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在於辦學者廣州

德明教育公司有豐富的辦學經驗和經濟實力。這所學校做到了連很多公辦學

校都做不到的小班教學,學生從國小一年級學英語課,有計算機課室,有專

業的音樂和美術課室。該校是華師大和中國文聯的一個教學基地,各項管理

都很規範。

前景光明道路曲折

58歲的秦開儉來自安徽省六安市老教育工作者,促使他前來廣東辦學

的原因是為了完成當地流失生的普九教育。

去年3月,秦開儉來到了安徽人聚集較多的中山市。

得知秦開儉要來中山市跟蹤教學,外來工們表示了極大熱忱,學校還未

辦起來時,已有100多名外來工表示要把自己的孩子從老家轉來讀書。秦

開儉要辦外來工子弟學校的想法也得到中山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西區教育

辦幫助秦開儉租一棟廠房作為校舍。在得知秦開儉做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

外來工子弟開設學校時,業主把原本已租給3家工廠的一樓二樓收回,不讓

機器聲影響孩子讀書。

學校辦起來了,秦開儉公開其“二收三不收”招生原則和收費標準:招

收從老家轉來但目前還沒有入學的外來工子女,招收因經濟困難而失學的外

來工子女;不收有錢人的子女,不收當地戶籍學生,不收已在當地學校入學

的外來工子女。不收贊助費、借讀費等,每學期收學雜費450元,書費7

0多元,低於公辦學校收費。學校很快受到外來工的歡迎。

深圳寶安新星學校的辦學者陳惠震,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去年,他將一

所被吊銷辦學許可證的學校接收過來,面向全國招聘教師,高薪聘請一位有

經驗的老校長管理學校,確立了主要為打工族子女服務的辦學方向。陳直接

了當地告訴記者,我辦外來工子弟學校是因為我看中這其中龐大的市場,深

圳外來人口多,僅寶安區都達到200多萬。而且辦學還有極大的社會效益

。今年我對學校投入資金達到260萬,我要辦寶安區最好的外來工子弟學

校,讓外來工子女能夠接受與本地孩子同樣好的教育。現在的學生只有40

0多人,但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外來工認識我們,接受我們。

很多外來工子弟學校辦學者辦學初衷要么是替政府解決問題,要么看中

外來工子弟教育龐大的市場,但並不是每所學校辦學都一帆風順,並不是每

個辦學者都像秦和陳一樣,有明確的辦學理念,注重辦學的社會效益。即使

是秦和陳,也有挫折,秦的苦惱是無法拒絕太多的入學者,而陳遇到的是,

相當多的無證學校搶了他的生源。

一些學校只注重追求經濟效益,放棄了社會責任,教學管理特別是財務

管理不規範,一發生問題就走人逃避。去年12月,某公司在深圳寶安辦的

良信學校和新星學校財務管理混亂,長期拖欠教師工資,老闆攜款外逃,引

起教師集體上訪、罷課事件。事件雖然得到及時平息,但影響惡劣。類似事

件,近兩年我省發生多起,嚴重影響了外來工子弟學校的健康發展。

維持並贏利原因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外來工子弟學校越來越多,但大部分外來工子

弟學校是贏利的。

調查案例一:中山西區國小,創辦第一年學生數800人,收學雜費4

50元/學期,總收入30多萬元,老師工資不高,約500元,但學校管

吃住,而學校總投入只有10餘萬,顯然這所學校不會虧本。

調查案例二:寶安區新星學校今年上半年重辦,學生數300多人,其

中國小100人,中學200人,學雜費國小1000元一學期,中學16

00元一學期,總收學雜費40多萬元。這學期學生數450人,國小20

0人,中學250人,學雜費上浮了200元,總收學雜費70萬元。兩學

期相加,總收入110多萬元。由於投入相對過多(總投入260萬元),

學校支出包括教師工資、日常開支、場地租金每年達80萬元,這所學校今

年略虧。但如果招生規模稍微擴大,學校肯定會有盈餘。而做到這一點,並

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調查顯示,低收費的外來工子弟學校能維持並贏利的原因是:低投入,

低開支。低投入使得大部分學校的校舍都是租借的,教學設備簡陋,教師大

多從內地經濟欠發達地區招來的,工資比公辦學校少很多,一般月工資都不

到1000元。外來工子弟學校在支出上很節約,一個300人規模的學校

辦公費一個月只有幾千元。實踐證明,由於這些學校辦學缺乏經濟實力,抵

御風險能力差,很多外來工子弟學校一旦出現意外,辦學就很難持續下去,

最終的受害者是孩子。有鑒於此,深圳寶安區對外來工學校收取保證金,每

個班收5萬元。但我省大部分地區都沒有相應的保護措施。

教育部門的痛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陳鋼說,根據國家頒布的《流動兒童少年就學

暫行辦法》,流入地人民政府應為流動兒童少年創造條件,提供接受義務教

育的機會。我省是流動人口最多的省份,由於基礎教育是分級辦學,省政府

要求各地切實負起依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職責,以流入

地區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國小為主,採取多種形式辦學,保障流

動人口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事實上,如何辦好外來工子弟學校和解決好外來工子女教育問題,對廣

東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都提出了嚴峻挑戰。

中山市教育局副局長黃定光說,中山市對外來工子弟學校是積極扶持的

,因為外來工對中山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讓外來工的孩子成為新的文

盲,難合情理。中山五所外來工子弟學校硬體設施整體目前仍比較差,師資

力量薄弱,教學管理亟待完善,與公辦學校差距較大,但如果沒有它們,政

府又沒有能力大規模投資興辦學校,中山城鄉只會有更多流浪的外來工孩子

,而沒有受過教育的孩子未來是無法為中山接受的。

東莞市教育局陳副局長說,東莞市對於國中生,一般動員他們回戶籍所

在地就讀,如確實需要在東莞安排的,也在公辦學校安排。小學生原則上千

方百計解決,大部分都安排到了公辦學校,還有相當一部分只能進外來工學

校。市教育部門對外來工學校監管越來越緊,不允許他們以贏利為目的,經

常督促他們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安全意識。但要使外來工學校達到或接近公

辦學校的辦學水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寶安區外來人口278萬,本地人口只有26萬,需要安排的外來人員

子女與本地學生基本持平,因此該區解決外來工子女教育問題主要依靠舉辦

外來工學校。對於外來工學校,政府大力扶持,給這些學校無償使用土地,

教師職稱的評定、醫療保險都可在本地辦理,今年還準備幫助一些學校的骨

乾教師解決入戶問題。儘管如此,寶安區目前仍有相當部分的未經審批的窩

棚學校,而教育行政部門對此無可奈何。

專家認為,要解決外來工子弟學校辦學水平低的問題,必須提高辦外來

工學校的門檻,鼓勵有實力的辦學者舉辦外來工學校。這樣才能使外來工子

弟學校既做到低收費,同時又能保證教學質量,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孩子們的憧憬

來自全國各地和省內欠發達地區的外來工,絕大多數是農民。有一份穩

定的工作,融入當地生活是大多數打工者的生活目標,孩子則是他們夢想的

寄託者。在期待和接受與當地孩子不一樣的教育中,很多孩子幼小的心靈過

早地承受了生存的艱辛。

11歲的汪永鵬來自重慶市雲陽縣農村,父親在中山西區擺攤賣牛仔褲

,母親則在一家私營企業打工,由於有了西區外來工子弟學校,去年他離開

了家鄉來到了中山,與弟弟同在西區外來工子弟學校讀書。談到對中山的感

受,讀五年級的汪永鵬說,中山很漂亮,自己要通過努力使全家以後留在中

山。

來到城市,外來工子女深深地感覺到了自己身世上的差異。11歲的雷

桂雲對記者說:很羨慕城裡的孩子吃得好住得好,爸爸媽媽早出晚歸做生意

很辛苦,有時還虧本,但家裡每天還有肉吃,自己要好好讀書,長大了好好

報答父母。

相對於其他社會群體,外來工的最大特點就是流動。家庭的流動使這些

孩子的教育過程往往是流動的,而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不能在教育上

做更多的選擇,許多孩子都曾有過或長或短的輟學經歷,至今還有很多這樣

的孩子徘徊在校門之外。

來自汕頭農村的小林在廣州芳村郭村國小讀三年級,去年隨父母來到廣

州讀書,今年初母親要回老家,父親種花賣花,沒有時間照顧他,他只好輟

學回老家,今年9月他再次來到廣州。對於自己遭遇,不到10歲的小林竟

能表示理解,他說:我喜歡在廣州讀書,但爸爸媽媽掙錢很辛苦,我不能拖

累他們,我希望早點長大,早點幫他們。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學習的機會確實來之不易。郭村國小的郭校長自毫

地向記者介紹:我們這裡的孩子都很懂事,他們珍惜上學的機會,也很聰明

,一點也不比城市的孩子差。如果他們受不到很好的教育,對他們是不公平

的,也是我們教育的不幸。(外來工維權網-深圳市春風勞動爭議服務部主 辦-做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勞工組織) 具體內容:http://www.szwlg.org/dispart.asp?id=832

關注外來工的婚戀問題

國慶黃金周前夕,我市77交友中心在市區一廣場舉辦大型單身派對活動,為100多位單身男女提供面對面交流與溝通的機會。在這群單身男女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外來工。

在勞務交流頻繁的今天,不少外來工離開家鄉,通過自身的打拚,在異鄉辛勞創業,並逐漸融入到所在城市生活中。由於身處異地,許

多外來工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內心卻多感孤單和寂寞,希冀著在第二故鄉成家紮根。然而,由於“外來”的特殊身份和交際的圈子狹小、渠道不暢,他們中大多數人的交友戀愛問題多存障礙。

77交友中心等莆田一些民間組織舉辦的相親會,無疑為這些渴望結束單身,但又希望留在莆田生活、工作的外來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樂業先安居,留人先留心。在實用性人力資源緊缺的今天,數量龐大的外來工隊伍,已成為一個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解決外來工單身問題,讓一批外來工在婚姻這條紐帶維繫下安定下來,何嘗不是一種促進地區和諧發展的“惠民舉措”呢?

因此,民間組織應該多舉辦帶有公益性質的、惠及外來工的相親會。而政府有關部門在大力保障外來工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應該多給外來工人文關懷,創造條件切實幫助外來工解決婚戀問題。

吳偉鋒 文/圖

77交友中心大型單身派對活動現場77交友中心大型單身派對活動現場

圖為在77交友中心大型單身派對活動現場,陌生青年男女手挽著手在快樂遊戲。在這裡,外來工與本地市民拉近了心的距離。

具體內容:http://www.fjsen.com/misc/2008-10/08/content_580018.htm

人才網

日前,國內第一家面向外來工的專業網站開通,網址:www.12124.co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