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音樂

壯族是一個歌的民族,它有著深厚的民歌傳統。“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還要唱山歇。”可見山歌已成為壯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壯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歌節,俗稱“歌圩”。所謂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的集會。壯族的民歌不僅形式多樣,體裁多種,而且韻律結構也非常獨特,主要有歡、加、西、比、淪五種形式,還有勒腳歌和排歌等。

壯族音樂

內容

壯族是一個歌的民族,它有著深厚的民歌傳統。“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還要唱山歇。”可見山歌已成為壯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壯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歌節,俗稱“歌圩”。所謂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的集會。節日期間,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女孩子三五成群,男青年四六結隊,他們相互對唱,一唱一答,從白天唱到晚上,從晚上唱到天明,有時幾天幾夜,歌聲不絕。

歌圩的來歷,據傳說古時候有一年大旱,田中的禾苗都快枯死了,人們萬分焦急,便聚集在一起敲鑼打岐,唱歌求神,求天下雨。不幾天,天果然下起雨來,這一年,人們獲得了大豐收,於是便認為唱歌可以樂神,可以免除天災人禍,所以遇到災難時,便聚集在一起唱歌,這種儀式慢慢地就發展成歌圩。每當歌圩之期,善於唱歌的青年男女,除唱歌樂神之外,自然地唱及相互之間的愛慕之情。就像一首山歌中唱的,“天旱廟中去求神,你盼雨來我盼晴(情)”,這樣一來,歌圩又漸漸變作以歌唱愛情為主了。

按傳統習慣,歌圩要舉行3天,三月初三是歌圩的始日,這一天家家都要吃用三月花、楓樹葉等植物染成的五顏六色的飯。

據說這是吉利的象徵,吃了它可以使人像樹本花草一樣興旺發達,健康長春,到了中午12點,舉行歌圩開台式。在歌圩中,一對對青年人,無論對方是怎樣素不相識,各處異地,只要是怠中人,唱上一支“引路歌”,立時就會在山坡上、溪水旁展開一場對歌的持久戰。

高高棉山一朵花,
香過福龍到宜山,
有心想把花來來,
爬山涉水不怕難。

歌的閘門打開後,整個棉山沉浸在歌的迷戀之中,無論你走到那裡,都可見一對時青年男女用心對歌在比聰明、智慧,因為對歌中一旦被對方唱倒,那是十分丟人的事情。

三月初四,是歌圩的高潮。男女青年通過唱盤歌,來盤問身世,最終達到互相了解和表示真正的愛情。

剩下的最後一天,定情的一對對互贈禮物,唱起“送別歌”,等到明年歌圩再相會。

三天歌圩,唱三天情歌,由此可見,情歌是壯歌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壯族情歌非常優美動聽,常採用比喻、暗示、影射、襯托和雙關語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態度。他們唱花歌、育花歌、果歌、烏歌、蝴蝶歌等,用歌唱蟲魚鳥魯、讚頌草木山川、描繪各種花卉和星星月亮來表達彼此愛慕之心,互相傾吐友情,共同培植愛情之花。往往經過“初遇歌”、“試探歌”、“對問歌”、“初戀歌”、“深交歌”,最後“定情歌”,定情後要山盟海誓。

唱完了山盟海誓,就要分手了,於是雙方約定下一次相會的時間和地點,同時還要再三囑咐對方分手後要恪守信誓。唱完了“約會和囑咐”,就真的要分手了,雙方依依借別,難捨難分,唱起“送別歌”。

壯族的民歌不僅形式多樣,體裁多種,而且韻律結構也非常獨特,主要有歡、加、西、比、淪五種形式,還有勒腳歌和排歌等。

“歡”是壯族民歌中最常見的一種歌體,主要流行於廣西中西部壯族地區。主要特點是在韻律上腰腳韻或頭腳韻互押。如一首五言凹句歡,是頭腳韻體。

人多力量大,大家一條心,
殺絕軍閥兵,贏得自由日。

“歡”短小精悍,鏇律優美,便於吟唱。

“西”也是壯族地區流行較廣的一種歌體,主要流行於廣西南部壯族地區。“西”在韻律上最大的要求是押腳韻,一般是厭一平,一韻到底。“西”形式比“歡”自由,比較易於掌握,長歌較多。

“加”是另種壯族民歌體。“加”的韻律是腳韻,通常唱完第一句之後,接著以“姣媚”,“姣煉”等作為全歌的定韻。民間流傳的劉三姐唱的歌,多是這種歌體,叫人讚不絕口。

壯歌中有一朵奇彩異花即壯族排歌。它即是壯歌中的自由體,又是博採眾長的長歌式。

“排”是用結構相同或語氣一致的句式來描述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使語句整齊勻稱。用於敘述,可以把客觀事物描寫得細緻充分;用於抒情,可以把感情表達得酣暢淋漓。壯族人民喜用“排”,“排歌似布匹,絲線接著來”。排歌就像壯族民歌里的機關槍,連珠炮,具有火力密集的優勢。排歌明快流暢,迴腸盪氣,體現了壯族各式民歌的共有的純樸含蓄、剛健清新、豪爽風趣、韻味濃郁的民族風格。

壯族人人會唱歌,是因為有劉三姐這位歌仙。人說:三姐騎魚上青天,留下山歌萬萬千;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

自唐代以來,劉三姐的故事就已經在廣西各族人民中間流傳開來,她不僅被壯族人民稱為自己民族的歌仙,還被廣西其它少數民族稱為歌仙,她是一個聰明、美麗、勤勞、勇敢的壯族姑娘,能歌善唱,常以山歌讚美大自然,歌頌勞動,揭露封建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表達勞動人民的意志和願望,所以她贏得了廣大壯族勞動人民的愛戴。但她的反抗精神和智慧,卻觸怒了封建統治階級,他們百般迫害,使她不得不四處漂泊。

山峰婉蜒重疊,江流曲曲彎彎,一片紅色的朝霞,映現在山巒的隱處,順著水流飄來了劉三姐的歌聲:

唱山歌。
這邊唱來那邊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不怕灘險彎又多……

配圖

所屬分類

音樂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