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軋機

壓軋機

軋鋼機是實現金屬軋制過程的設備。泛指完成軋材生產全過程的裝備﹐包括有主要設備﹑輔助設備﹑起重運輸設備和附屬設備等。但一般所說的軋機往往僅指主要設備。

起源

據說在 14 世紀歐洲就有軋機﹐但有記載的是 1480 年義大利人 達.芬奇 設計出軋機的草圖。 1553 年法國人布律列爾 軋制出金和銀板材﹐用以製造錢幣。此後在西班牙﹑比利時和英國相繼出現軋機。圖 1728 年設計的生產圓棒材用的軋機 為 1728 年英國設計的生產圓棒材用的軋機。英國於 1766 年有了串列式小型軋機﹐ 19 世紀中葉﹐第一台可逆式板材軋機在英國投產﹐並軋出了船用鐵板。 1848 年德國發明了萬能式軋機﹐ 1853 年美國開始用三輥式的型材軋機 ( 圖 2 最初的三輥式軋機側視 ) ﹐並用蒸汽機傳動的升降台實現機械化。接著美國出現了勞特式軋機。 1859 年建造了第一台連軋機。萬能式型材軋機是在 1872 年出現的﹔ 20 世紀初製成半連續式帶鋼軋機﹐由兩架三輥粗軋機和五架四輥精軋機組成。

中國於 1871 年在福州船政局所屬拉鐵廠 ( 軋鋼廠 ) 開始用軋機﹔軋制厚 15mm 以下的鐵板﹐ 6 ~ 120mm 的方﹑圓鋼。 1890 年漢冶萍公司漢陽鐵廠裝有蒸汽機拖動的橫列雙機架 2450mm 二輥中板軋機和蒸汽機拖動的三機架橫列二輥式軌梁軋機以及 350/300mm 小型軋機。隨著冶金工業的發展﹐現已有多種類型軋機。軋機的主要設備有工作機座和傳動裝置 (圖 3 二輥可逆式初軋機示意) 。

結構

工作機座

由軋輥﹑軋輥軸承﹑機架﹑軌座﹑軋輥調整裝置﹑上軋輥平衡裝置和換輥裝置等組成。

軋輥

是使金屬塑性變形的部件 ( 見軋輥 ) 。

軋輥軸承

支承軋輥並保持軋輥在機架中的固定位置。軋輥軸承工作負荷重而變化大﹐因此要求軸承摩擦係數小﹐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而且要便於更換軋輥。不同的軋機選用不同類型的軋輥軸承。滾動軸承的剛性大﹐摩擦係數較小﹐但承壓能力較小﹐且外形尺寸較大﹐多用於板帶軋機工作輥。滑動軸承有半乾摩擦與液體摩擦兩種。半乾摩擦軋輥軸承主要是膠木﹑銅瓦﹑尼龍瓦軸承﹐比較便宜﹐多用於型材軋機和開坯機。液體摩擦軸承有動壓﹑靜壓和靜 - 動壓三種。優點是摩擦係數比較小﹐承壓能力較大﹐使用工作速度高﹐剛性好﹐缺點是油膜厚度隨速度而變化。液體摩擦軸承多用於板帶軋機支承輥和其它高速軋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