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適量壓艙水可保證船舶的螺鏇槳吃水充分,將船舶尾波引發的船體震動降低到最低限度,並維持推進效率。它可通過調節船舶的重傾(重量分布)和水尺(吃水深度) ,使船舶符合當時的海洋條件,確保船舶在航運過程中的穩定和操作安全。壓艙水還可使船舶在航運過程中受到的剪下力和傾斜的時間保持在安全的範圍內。
壓艙水一般儲存在專門的壓載水艙中,或者,在一些船舶中,儲存在特別加固的貨艙中。吸取/ 排放壓艙水是船舶操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美國和澳大利亞統計,每年排放入其境內的壓艙水數量分別達到8000萬噸 和1. 2億噸 ;而國際海事組織(IMO)估計,每年在全球各地轉運的壓艙水高達100億噸。
環境影響案例
但同時,眾多的資料表明:壓艙水是外來海洋生物入侵的重要載體。早在1908年,人們便猜測壓艙水可能是浮游生物實現遷移的機制之一;1973年,研究人員則首次證實壓艙水可作為活海洋生物的轉載體。據報導,澳大利亞境內現有的170餘種外來海洋生物中,可能有24%~33%是通過壓艙水輸入的;而每1天,通過艙舶(包括船體及壓艙水等)在世界各地轉運的生物物種數則可能超過3000種。
在世界範圍內,壓艙水引起的生物入侵的例子比比皆是,包括海藻、魚、牡蠣、多毛蟲、軟體動物、海星、其他的浮遊動物以及霍亂弧菌。其中,許多生物已造成了明顯的生態破壞和大量的經濟損失,有一些甚至給人類健康造成了直接的威脅。最典型的例子有:
澳大利亞Tasmania的有毒雙鞭毛蟲藻
Gymnodiniumcatenatum是一種有毒的雙鞭毛蟲藻,1985年在Hobart 港的周圍海域中首次被發現。它可能是經壓艙水從日本傳播到Tasmania的。後來,人們又在墨爾本的海岸線周圍及澳大利亞南部的Lincoln港周圍發現了它的蹤影,而且在Lincoln港發現的Gymnodiniumcatenatum在基因型上與Tasmania的種群是一樣的,這極有可能是以壓艙水為載體的生物傳播的結果。Gymnodiniumcatenatum能產生使貝殼類癱瘓的毒素,這些毒素還能被貝殼類富集,人們一旦食用了這些貝殼類,將引起嚴重中毒甚至死亡。在1986年、1987年和1991年裡,Tasmania州南部貝類養殖業關閉長達6個月之久,損失慘重,其罪魁禍首便是這種有毒的藻類。從船舶壓載水艙中採集的沉澱物樣本中發現了Gymnodimiancatenatum的胞囊及其他的有毒雙鞭毛蟲藻。這些發現更證實了壓艙水在有毒雙鞭毛蟲藻的播散途徑中所起到的作用。Hallegraeff 和Bolch在澳大利亞1艘船舶的1個壓載水艙中發現,其中竟含有3億個某種泊來的有毒雙鞭毛蟲藻(稱為Alexandriumtamarense)的胞囊。
澳大利亞Tasmania的北太平洋海星
一般認為北太平洋海星Asterias amurensis是在20世紀80年代經船舶壓艙水輸入到Tasmania南部的。1986年,Asterias amurensis 的標本首次出現在Tasmania博物館;在德文特河口以及Tri2abunna和Huon河之間的區域裡可以發現大量的這種生物。Asterias amurensis 的成體1995年在PhilipBay港也被發現,它有可能會從Albany傳播到Eden,還有可能從Fremantle傳到Sydney。
北美五大湖的斑蚌
這種斑蚌可能是在1986年經船舶壓艙水傳入到北美五大湖中的St. Clair 湖的,並迅速地傳播到其他的4個湖以及Hudson河、Illinois 河、Mississippi 河等,美國有15個州,而加拿大有2個省可以發現這種生物。它可以阻礙電廠、水處理廠和重工業對水的利用,還能纏結並腐蝕魚網、船體和浮標,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可達5億美元。
黑海中的梳狀海蟄
一種學名為Mnemiopsis leidyi 的梳狀海蟄是在20世紀80年代經船舶壓艙水從北美傳播到黑海的。從1989~1990年,它便引起了黑海海域水產業的極大衰退,特別是鳳尾魚、西鯡和馬鯖養殖業,更是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在Asov海,由於這種海蟄能與鳳尾魚及Asovkilkacatches競爭食物來源,因此,它也造成了後2者的大量死亡。根據最新調查顯示,這種海蟄已傳播到了地中海東部。
傳播霍亂
E1- Tor 生物型霍亂弧菌是引起1961年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的霍亂第7次世界大流行的元兇。1991年和1992年,從5艘停靠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的貨船壓艙水和污水中,研究人員發現了霍亂弧菌。這項發現提示壓艙水可能是霍亂在國際傳播中的重要途徑。研究表明,霍亂弧菌可在海水中存活50日。霍亂弧菌的存活與藻花和一些海洋生物的殼質外骨骼的“殖民”有關,這表明壓艙水起到的作用可能與轉運中間宿主,以及游離細胞有關。
公眾態度
因此,壓艙水已是公認的一個潛在的環境危害因素。壓艙水的監管和處理不僅是水處理領域裡的研究熱點,也是檢驗檢疫科學的重要課題。針對此情況,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已經出台,或正著手研製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便對船舶壓艙水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