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ò kè
墨刻
(一)謂對書畫進行摹刻及用墨硾拓。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淳化》一出,天下翕然從風,其後臨摹重儓,不知幾十百種。蓋墨刻之盛行,從此始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玩具·小楷墨刻》:“墨刻自閣帖後轉盛,至本朝則種類愈繁。”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予兩過 趙州 栢林寺 ,見 吳道子 畫水在佛殿後梁短壁上,波濤洶湧,翻瀾駭沫,仰視之,目為之眩。州人有為墨刻者,有畫為巨幅者,波瀾層折,皆有可觀。”
(二)紐西蘭人把文身稱作“墨刻”,是尊貴榮耀的標誌,只有曾多次英勇地參加過戰鬥的勇士才配享有此殊榮。奴隸和平民自然就沒有份了。有的酋長不知忍著疼痛在身上“墨刻”了多少次。紐西蘭人的這種“墨刻”有點類似於歐洲貴族們引以為豪的族徽。但二者有一點不同,即貴族的徽記是世代沿襲的,而“墨刻”只是標誌個人的英勇頑強,不是世代相傳的。此外,文身對毛利人來說,還有一個大優點:“墨刻”處皮膚變厚,可防寒防冷又可防蚊蟲叮咬。(詳見凡爾納【法】《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