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的極限

增長的極限

該書是羅馬俱樂部於1972年提出的第一份研究報告。羅馬俱樂部成立於1968年4月,來自10個國家的約30人聚集在羅馬猞猁學院,在企業家佩切依博士的資助下,討論現在和未來人類的困境這個問題。 丹尼斯·米都斯和Jorgen Randers對最初的版本進行了更改。1993年,他們在本書出版20周年之際,發表了新版本《超越極限》。最新版本由Chelsea Green出版社出版於2004年6月1日,標題是《增長的極限:30年後的更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增長的極限》從1972年公開發表以來,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在這新世紀即將來臨的年代裡,在我們這個人口數量最多,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發展大國,重新出版這本“舊書”,仍然有深遠意義。這不僅因為這本書早已是名滿全球的一塊豐碑,而且因為這份研究報告所提出的全球性問題,如人口問題、糧食問題、資源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生態平衡問題)等,早已成為世界各國學者專家們熱烈討論和深入研究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也早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對此,在思想上必須高度重視,在實際行動上必須高度負責,切實解決,否則,人類社會就難以避免在嚴重困境中越陷越深,為擺脫困境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將越來越大。

書中的觀念和論點,現在聽來,不過是平凡的真理,但在當時,西方已開發國家正陶醉於高增長、高消費的“黃金時代”,對這種驚世駭俗的警告,並不以為然,甚至根本聽不進去。現在,經過全球有識之士廣泛而又熱烈的討論,系統而又深入的研究,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取得了共識。人們日益深刻地認識到:產業革命以來的經濟成長模式所倡導的“人類征服自然”,其後果是使人與自然處於尖銳的矛盾之中,並不斷地受到自然的報復,這條傳統工業化的道路,已經導致全球性的人口激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使人類社會面臨嚴重困境,實際上引導人類走上了一條不能持續發展的道路。

作者簡介

德內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

系統思考大師之一,也是“學習型組織之父”、《第五項修煉》作者彼得·聖吉的老師。

著有暢銷書《增長的極限》、系統思考入門讀物《系統之美》。1996年創立了可持續性發展協會。

2001年辭世,生前是達特茅斯學院副教授、系統分析師。

喬根·蘭德斯(Jorgen Randers)

挪威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丹尼斯·梅多斯(Dennis Meadows)

新罕布夏大學系統管理學教授、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所的所長。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譯者序

獻詞

前言

第1章過沖 / / 1

第2章驅動力:指數型增長 / / 16

指數型增長的數學原理 / / 18

呈指數型增長的事物 / / 23

世界人口增長 / / 26

世界工業增長 / / 36

人越多越窮,越窮人越多 / / 40

第3章極限:源與匯 / / 48

可再生資源 / / 54

不可再生資源 / / 83

污染物和廢棄物的匯 / / 103

超越極限 / / 116

靠資本而不是收入來生活 / / 117

第4章World3模型:有限世界的增長動態 / / 122

World3模型的目的與結構 / / 123

極限與無極限 / / 140

極限與時滯 / / 148

過沖與振盪 / / 154

過沖與崩潰 / / 155

World3模型:兩個可能的場景 / / 158

為什麼會發生過沖與崩潰 / / 164

第5章從超載極限中返回:臭氧的故事 / / 169

增長 / / 171

極限 / / 172

初始徵兆 / / 175

時滯 / / 177

過沖:臭氧洞 178

下一步反應:行動的滯後 / / 181

適應沒有CFC的生活 / / 187

故事的寓意 / / 189

第6章技術、市場與過沖 / / 191

“現實世界”中的技術與市場 / / 195

在World3模型中用技術來擴展極限 / / 199

一些未考慮進來的因素 / / 208

為什麼單有技術和市場仍無法避免過沖 / / 209

市場不完全的一個例子:石油市場的振盪 / / 212

技術、市場和漁業的破壞 / / 215

總結 / / 220

第7章向可持續系統過渡 / / 221

對增長有意加以約束 / / 224

約束增長並提升技術水平 / / 229

20年的差異 / / 233

多高是太高了 / / 235

可持續社會 / / 238

第8章向可持續狀態過渡的工具 / / 246

前兩次革命: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 / / 248

下一次革命:可持續發展 / / 250

想像 / / 252

網路 / / 255

說真話 / / 256

學習 / / 259

愛 / / 260

附錄A從World3模型到World3-03模型的變化 / / 264

附錄B人類福利指數和人類生態足跡 / / 269

編輯推薦

本書是環境保護運動的先驅組織、著名的羅馬俱樂部給世界的第一個報告,給人類 社會的傳統發展模式敲響了第一聲警鐘,從而掀起了世界性的環境保護熱潮。該書 被譯成各種文字一版再版。

這本書給了我強烈的印象,促使我思考地球的有限性以及以現有速度開發資源的不可持續性。 ——(美)馬文·貝克

正像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是一部最重要的大眾環保著作,這本書是以科學的方式對待環境問題的最重要的著作。它是用模型方法看待全球環境資源問題的第一個重要嘗試。 ——(加)斯科特·斯洛康布

作者簡介

丹尼斯·L·米都斯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小組成員,指導者。本書由羅馬俱樂部、波托馬克學會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小組聯合出版。由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小組具體擔任研究工作,是羅馬俱樂部提交給國際社會的第一個報告。

作者觀點

1、增長的極限來自於地球的有限性

在米都斯小組看來,增長是存在著極限的,這主要是由於地球的有限性造成的。他們發現,全球系統中的五個因子是按照不同的方式發展的,人口、經濟是按照指數方式發展的,屬於無限制的系統;而人口、經濟所依賴的糧食、資源和環境卻是按照算術方式發展的,屬於有限制的系統。這樣,人口爆炸、經濟失控,必然會引發和加劇糧食短缺、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這些問題反過來就會進一步限制人口和經濟的發展。

2、反饋環路使全球性環發問題成為一個複雜的整體

在米都斯小組看來,全球性環發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整體,是由於全球系統的五個因子之間存在的反饋環路決定的,這樣就使問題越來越嚴重。反饋環路是一個封閉的線路,它聯結一個活動和這個活動對周圍狀況產生的效果,而這些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影響下一步的活動。在這種環路中,一個因素的增長,將通過刺激和反饋連鎖作用,使最初變化的因素增長的更快。全球系統無節制地發展,最終將向其極限增長,並不可避免地陷於惡性循環之中。例如,人口的增長要求更多的工業品,消耗更多的不可再生的資源,造成全球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達到增長的極限以後,還將出現投資不能跟上折舊、工業基礎崩潰的前景。工業的增長使環境天然的吸收污染的能力負荷加重,死亡率將由於污染和糧食缺乏而上升。人口增加後,人均糧食消耗量下降,糧食生產已經達到極限。隨著人口和資本的指數增長,必然會帶來經濟社會的全面崩潰。

3、全球均衡狀態是解決全球性環發問題的最終出路

通過對上述關係到人類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的定量研究,米都斯小組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在世界人口、工業化、污染、糧食生產和資源消耗方面,如果按現在的趨勢繼續下去,我們人類所在的地球的增長的極限有朝一日會在今後100年中發生。最可能的結果將是人口和工業生產力雙方有相當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第二,改變這種增長的趨勢和建立穩定的生態和經濟的條件,以支撐遙遠未來是可能的。第三,如果世界人民決心追求後一結果,而不是前一結果,那么,他們開始的行動愈早,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在這個問題上,純粹技術上的、經濟上的或法律上的措施和手段的結合,不可能帶來實質性的改善,唯一可行的辦法是:“需要使社會改變方向,向均衡的目標前進,而不是以往的增長”。這樣,他們就把全球均衡狀態作為了解全球性環發問題的綜合對策。

在米都斯小組看來,在均衡狀態中,技術進步既是必要的也是受歡迎的。這裡的技術是經過生態化調整的技術,它們包括:收集廢料的新方法,以減少污染,並使被拋棄的物質可以用於再循環;更有效的在循環技術,以降低資源消耗率;更好的產品設計,以延長產品壽命和便於修理,結果是資本的折舊率最小;利用最無污染的太陽能;在更完備地理解生態關係的基礎上,使用控制害蟲的天然方法;醫學進步能降低死亡率;避孕手段的進展能促進出生率同降低著的死亡率相等。

最後,他們認為向全球均衡狀態的努力是對目前這一代人的挑戰,必須在當代人的範圍內解決這些問題,而不能延誤時機,將之傳給下一代。

本書討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如果資源消耗指標持續增長,那么可開採指標就不能用現有已知的儲量除以目前年消耗量來結算,這是生成靜態指標典型的算法。例如,在1972年,鉻的儲存量是77.5億噸,年開採量是185萬噸。靜態指標為418年(775/1.85),但鉻的消費量年增長率是2.6%。如果保持穩定的消耗率,並且考慮年增長率,這一資源只能開採93年。

書中,他們羅列了一些資源的指數指標和5倍指數儲量指標:

資源 靜態指標(年) 增長率 指數指標(年) 5倍指數儲量指標(年)
420 2.6 95 154
11 4.1 9 29
240 1.8 93 173
石油 31 3.9 20 50

靜態儲量指標假設使用量是常數,指數儲量指標假設使用量的年增長率是常數。對於石油,兩個指標均不正確,因為經歷過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禁運後,次年的產量增加了。

指數指標經常被錯誤地引用,懷疑論環保份子聲稱:“《增長的極限》告訴我們,1992年石油將被消耗怠盡。”而實際上,《增長的極限》在上述表格中所說的現有儲量(假設沒有發現新的油田)在1992年消耗完,是建立在指數指標為常數的假設之上的。

相關批評

《增長的極限》一發表便引起爭議。耶魯經濟學者亨利·華利克在1972年3月13日的《新聞周刊》編者按中稱此書為“不負責任的一派胡言”,是華盛頓博物館學者以誇大其詞來譁眾取寵,模型里的許多變數設定沒有足夠的依據。華利克說,“模型的數字完全來自作者的臆想,他們從來沒發表所使用的方程式。”兩年後的1974年,米都斯才發表模型的具體細節。

此書的爭議往往是批評者認為作者的錯誤預言;而作者極端支持者則辯護說,實際上他們並未做精確的預測,書中的預言只是建立在各種假設上的估計。

儘管如此,今天許多人認為這本書傳遞的總體信息是準確的:地球資源是有限的,因此,無可避免地會有一個自然的極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