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烈士陵園

塞北烈士陵園

塞北革命烈士陵園,新址位於朔州市朔城區西郊萬畝金沙森林公園,占地面積108畝,陵園坐北向南,主要紀念設施有碑前廣場、塞北人民英雄紀念碑、館前廣場、塞北革命紀念館、烈士公墓等。

發展歷史

舊址

1949年3月,原雁北地委在朔縣文廟原址建成塞北烈士陵園,陳列著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雁北左雲、右玉、懷仁、山陰、朔縣、平魯6縣及綏蒙軍區為國捐軀的烈士5163人,以及遺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塞北烈士陵園因存在建築陳舊老化、陳展內容少、占地狹小、道路交通、安全防範等諸多問題,已不能適應憑弔、拜謁者的需求。加之,老幹部、烈士親屬強烈要求改善烈士陵園環境。中共朔城區委、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經研究決定,呈報朔州市、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朔城區人民政府投資,實施整體搬遷建設。

新址

搬遷新建的塞北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朔城區西關萬畝金沙森林公園,占地面積108畝,總投資4500萬元。陵園坐北向南,從南到北中軸線上,主體建築依次是大門、碑前廣場、塞北人民英雄紀念碑、館前廣場、塞北革命紀念館,東西兩側為烈士公墓。整個搬遷建設從2005年開始籌備,2006年4月5日奠基動工,2009年10月主體工程全部竣工,歷時三年零六個月。

主要展覽

塞北革命紀念館

塞北革命紀念館 塞北革命紀念館

總占地面積為3500㎡,館內展廳面積為1656.2㎡,分為兩層,共四個展廳。展館分為五塊,分別是序廳、抗戰館、慘案館、解放館、英傑館。

塞北革命紀念館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為時代背景,通過800多幅歷史照片和300多件革命文物,並配有聲光電多媒體展示,生動地再現了塞北英烈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爭取民族解放不畏強御、頑強奮鬥的革命英雄事跡。館內藏有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宋效先等戰鬥遺物,周恩來總理親筆信,烈士大刀,望遠鏡,公文箱,煤油燈,手榴彈,鋼盔,手槍,勳章等等。

序廳中央有一組《奮勇前進》群雕,表現出了英雄塞北人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畏強敵,奮勇前進的主題精神;群雕前以臥碑形式鐫刻整個場館陳列的內容概要;群雕背後是蜿蜒的塞外長城與莽莽的群山峻岭,象徵朔州人民戰鬥在長城內外,護衛著故鄉家園,其革命浩氣和戰鬥業績如青山聳立;牆面地面擬用米黃石材鋪設,象徵著朔州兒女所戰鬥的這一方黃土地;吊頂以紅色枋梁,鑲綴著抗戰勳章和解放勳章,圍繞著藍天白雲穹頂,寓意著革命精神和先賢英烈。

塞北人民英雄紀念碑

矗立在陵園中央的塞北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高19.46米。是陵園最高的建築。紀念碑採用混泥土澆鑄,花崗岩貼面砌成。碑基面積600餘平方米,由月台、須彌座、碑身和碑頂組成。月台呈方形,高2米零6,東西寬38米,南北長36米,精美的漢白玉欄桿環繞四周,月台四面設有台階,共設台階口6個,台階17步,月台上邊的大須彌座束腰處四面鑲嵌著4幅巨型漢白玉浮雕,記述了朔縣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可歌可泣的革命鬥爭史。紀念碑規劃設計相關數字寓意深刻。如月台東西寬38米,寓意1938年成立朔縣縣委,碑身高19.46米,月台的四面台階6個出口,17步台階,寓意朔縣1946年6月17日解放。月台高兩米零六,寓意紀念碑2006年興建。

塞北人民英雄紀念碑 塞北人民英雄紀念碑

紀念碑碑身座北朝南,碑身正面鐫刻著毛澤東手體“塞北人民英雄紀念碑”9個蒼勁有力的鎏金大字,碑身背面是毛澤東手體27字鎏金碑文,碑文內容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頂是我國傳統的坡屋頂式建築,四面成斜面,頂上鹹水平面,頂下有垂幔。整座紀念碑雄偉壯觀,莊嚴肅穆,充分體現了朔城區人民對革命先烈的懷念和敬仰及朔城區人民前赴後繼、英勇鬥爭的光輝歷程。

紀念碑由朔州市恒基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工程分土建和裝潢兩部分:朔城區建築工程公司承攬土建工程,裝潢工程是河北省曲陽縣第六建築工程公司。整座紀念碑從造型題字、雕塑和裝飾等,主題鮮明,端莊肅穆,構圖嚴謹,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它既表彰了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光輝業績,又體現了我國的建設藝術和特點。

塞北人民英雄紀念碑背依黑駝山,面臨恢河水,挺拔高聳,紀念廣場寬敞開闊,是目前山西北部規模最宏大的烈士紀念建築物和紀念廣場。

紀念碑浮雕

在塞北人民英雄紀念碑大須彌座的四周,鑲嵌著四幅高1.3米,寬6米,總長21米的漢白玉巨型浮雕,浮雕共刻畫著108個栩栩如生、神情各異的人物形象,概括地表現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驚天動地的革命史實。

第一幅浮雕

碑身正面第一幅浮雕是“解放朔縣城戰鬥”。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破壞停戰協定,不斷向我解放區騷擾進犯,為了嚴懲閆偽軍,擴大解放區,1946年6月16日至8月11日,我晉察冀、晉綏邊區在地方部隊及民兵配合下,發動了晉北戰役。這次戰役的第一仗,就是解放朔縣城戰鬥。戰前,我攻城部隊準備了登城雲梯、砌刀、鉗子、炸藥、破電網、鐵絲的工具,偵察了地形,分析了敵情,進行了沙盤作業,訓練了爆破手,進行了登城破電網演習。

這幅浮雕生動地再現了當時我人民解放軍攻城的情景,表現出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壓倒一切敵人的鬥志,瞻仰者帶到了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

第二幅浮雕

紀念碑浮雕 紀念碑浮雕

碑身東面第二幅浮雕是“馬鞍山伏擊戰”。1938年5月23日,侵朔日軍軍官教導團出動62人、7部汽車,裝載豬肉、大米、白面、罐頭等食品,從朔縣城出發前往平魯縣城慰問日軍。我八路軍一二0師七一六團一營和二營一連、二連700名將士,埋伏在日軍必經之地馬鞍山,伏擊了日軍車隊,擊斃日軍61人,毀敵汽車6輛,繳獲敵步槍60餘支,機槍兩挺,追擊炮兩門,白面和大米1000餘袋及餅乾、罐頭、肉類等食品。這次戰鬥,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朔平地區的囂張氣焰,鼓舞了我軍民對敵鬥爭的士氣。浮雕上的八路軍居,高臨下,勇猛地橫掃日軍車隊。整個畫面表現了我八路軍健兒不畏強敵、誓死抗擊日鬼鬥志。馬鞍山伏擊戰,在朔縣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史上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宏偉詩篇。

第三幅浮雕

碑身北邊第三幅浮雕是“朔縣西山抗日根據地鬥爭”。1937年9月28日,日軍進犯縣城,滅絕人性地屠殺縣城平民4800餘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朔縣慘案”。是年秋天,由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的八路軍北上抗日來到朔縣西山一帶,在利民堡成立“神朔抗日委會”,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英雄的朔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八年抗戰,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抗戰歲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十大抗日政策,開展人民游擊戰爭,與敵人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鬥爭,戰勝了日本侵略者兇殘至極的“掃蕩”,粉碎了敵人的“三光”、“蠶食”政策,使朔縣西山抗日根據地成為晉綏邊區對敵鬥爭的前哨和綏蒙轉戰長城內外的依託,它對於堅持雁北地區的抗日戰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突出的歷史作用,為抗日戰爭乃至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浮雕描寫的是西山抗日根據地人民母親送子上戰場、婦女紡線織布、做軍鞋、軍衣、民兵埋地雷、開展大生產運動等動人場面,展現了在毛澤東戰略思想指導下,西山根據地人民堅持八年抗戰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

第四幅浮雕

碑身西面第四幅浮雕是“朔縣民兵支前、幹部南下西進”。1946年6月17日朔縣解放後,為配合全國解放戰爭形勢的需要,在縣、區幹部的帶動下,廣大青年踴躍報名參軍,為軍隊擴充兵源,組織民兵遠征支前,或隨軍直接參戰,或配合部隊抬擔架、運護傷病員、保護交通、運輸軍用物資和糧草。到1948年底,大的支前行動10餘次,參加人數1600餘人。為支援新區工作,先後選派兩批122名縣、區級幹部南下四川等新區工作,從人力、物力上有力地支援了全國解放戰爭,為奪取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建樹了不朽的功勳。浮雕上,我們看到民兵扛著擔架、帶著大捆軍鞋去支前;幹部牽著高頭大馬南下新區,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勝利在望的笑容和飽滿熱情,一派熱烈支前的情景。

館區展示

塞北革命紀念館是一座集中展示朔縣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光榮歷史和崢嶸歲月的博物館。陳列展出600餘幅圖片,10萬餘文字,300餘件珍貴文物,雕塑、場景復原、半景畫、聲光電、多媒體……生動形象她展示英雄的朔縣人民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以及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建樹的勛功偉業。

總序言

總序言 總序言

朔城區——朔州建市前的朔縣。地處雁門關外,“左距雁門,右峙偏關,南屏寧武,居三關之中,為南北咽喉,東西要路”。歷為兵家必爭之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武裝與人民,在敵後創建了以洪濤山區為中心,包括大(同)懷(仁)左(雲)地區、左(雲)右(玉)涼(城)地區、大(同)豐(鎮)涼(城)左(雲)和朔縣、平魯、右玉西山區在內的抗日根據地,成為晉綏雁北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中央和晉西北聯繫綏蒙地區的走廊,也是黨中央連線晉察冀邊區的通道。朔縣的黨政軍民同全國人民一道、同仇敵愾,眾志成城,與兇惡的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英勇不屈、艱若卓絕的鬥爭。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朔縣縣委、縣政府在上級黨政等機關的領導下,遵照黨中央關於放手發動民眾,壯大人民力量,奪取全中國解放的指示,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帶領全縣人民開展反霸清算、自衛反擊、土地改革和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等軍事鬥爭和革命運動,以高昂的革命激情譜寫了壯麗的篇章,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慘案廳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同年9月28日,日軍攻陷朔縣城,對城內居民進行瘋狂屠殺,掠奪和殘害,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朔縣慘案”。八年血與火的歲月,日本侵略者鐵蹄踐踏之處,朔縣廣大鄉村頓時陷入了戰爭的火海,日軍僅在鄉野村寨製造的大屠殺慘案就有10餘起。泯滅人性的屠殺,慘絕人寰的罪行。成為人類文明史上恥辱的一頁!落後就要挨打,這是血的教訓,鐵的事實,國人應刻骨銘心,永世記憶。

第一部分朔縣屠城慘案

慘案廳一角 慘案廳一角

1937年9月28日,侵華日軍攻占朔縣城,瘋狂屠殺城內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製造了震驚世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屠城三日,4800餘無辜同胞慘遭殺害。。朔縣慘案,,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八大慘案之一。

朔縣大屠殺雖然過去72個年頭,恐怖的煙雲早已散去,但是,留在我們記憶深處的是永遠難以泯滅的傷痛,我們以鐵的事實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屠戮朔縣人民的累累罪行,旨在警示後人永遠銘記這段慘痛的歷史,以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部分朔縣鄉村屠殺慘案

日軍侵朔8年,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朔縣人民帶來深重災難。8年間,村莊堡寨,遍遭戰火,備受蹂躪。日寇鐵締踐踏之處,寸土寸地浸滿我同胞血淚,留在我們心頭的,是永遠的傷痛;值得我們記取的,是深刻的教訓。

我們以鐵的事實,帶血的數字,揭露侵華日軍在朔縣鄉村製造的慘案,再現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揭露日軍滅絕人性的野蠻殘暴,訴說我同胞遭受的屈辱和苦難,將這一幕幕恐怖的歷史真實,留給朔州,留給民族,留給世界。

所獲榮譽

該陵園先後被朔州市、區列為“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學校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2009年12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3年6月被中共山西省委黨史辦公室公布為山西省黨史教育基地。

2016年8月14日,由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塞北烈士陵園入選第六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