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史
1940年2月,包頭、綏西戰役後,日寇退守五原,負隅頑抗,傅作義將軍在亞馬賴村主持召開團長以上將官會議,議定收復五原。
3月18日,傅將軍抓住春溫回升快、黃河解凍早之有利時機,下達作戰命令,各部迅速進至指定位置,採取阻擊、伏擊、奇襲、巷戰、夜戰、掏心戰和攻堅戰等戰術,於20日午夜同時向五原各敵據點發起進攻,21日拂曉縣城外之敵大部被殲。此時,我便衣突擊隊反正了警戒城門的偽軍團,順利進入城內與潛伏人員配合,破壞了全部通訊設施;新三十一師利用外圍被殲日偽服裝化裝入城,與警備旅二團占領了舊城敵據點;新三十二師擊潰偽蒙軍占領廣聖西,攻克新城外圍敵據點和城區;一O一師和新六旅擊潰據守烏加河、烏拉壕之日寇,放水淹沒“包——五”公路,阻擊包頭、安北、固陽之援敵。日敵在飛機和重炮掩護下反覆衝鋒,戰鬥異常慘烈,雙方傷亡慘重。經過三晝夜激戰,日偽守軍全線崩潰,23日縣城光復。
在收復五原的戰役中,中共地下黨組織與傅部密切配合,同心抗日,區委負責人王致中、白楊、白享等率領游擊隊伏擊日寇,組織民眾轉移,發動民眾支前參戰。村民們拿起鐵鍬、鋤頭、大刀、棍棒等與日敵拼殺,婦女們組織起戰場救護隊,村民高桂英、劉三女等帶領男女老少給官兵們送水送飯、運子彈、救助傷員,劉大寬、郭四毛旦將昏死在戰場上的傷員抬救到家中,薄根長等協助我軍破壞路橋、掘堤放水阻擊援敵,王大老虎、王二老虎和金三等殺死11個日本兵。
此戰役全殲日偽軍5000餘人,其中擊斃日軍總指揮官水川伊夫皇族中將等軍官及官員300餘人,生俘日軍指揮官、警務指揮官和偽軍師長等50餘人。俘獲偽蒙軍和偽軍1800餘人,繳獲各種炮30餘門、汽車50餘輛、輕重機槍50餘挺、步槍3000餘支及大量軍用物資,焚毀擊損敵武器裝備不計其數。
威震華夏的五原戰役,開創了抗戰反攻勝利之先河,牽制住了日軍主力南下,有力地配合了全國各抗日戰區的其它戰役。史稱“五原大捷”。
這次戰役中,我軍679名將士為國捐軀,長眠塞北。傅作義將軍為了緬懷英烈,當年在此修建抗日烈士墓一座。1942年,由綏遠省政府撥專款對烈士公墓進行了修繕,並增建了靈堂、紀念碑各一座,傅作義親筆提寫了碑文。但後因年久失修,到文革前原址已成為一片廢墟。2005年五原縣委、政府將建設五原抗日烈士陵園作為實施“文化興縣”戰略的重要工程之一,於9月18日起在原址上進行恢復修葺。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主體由牌樓、紀念碑、烈士名錄紀念牆和墓冢組成的陵園。
我們來到烈士名錄紀念牆前,牆的正面是由曾任內蒙古政協副主席傅守正親筆撰寫的“五原大捷”,記載了五原戰役的戰鬥經過及其戰果。紀念牆下方的圖案反映了傅作義將軍在部署作戰計畫、全軍將士奮勇抗戰以及醫務人員為抗戰中受傷的將士治療的場面。紀念牆的背面是在五原戰役中為國捐軀的679位烈士名錄,與名錄對應的是長眠於此的英雄們的墓冢,排在最前面的是在 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賈宴如,是第八戰區傅作義部駐守河套地區的警備旅第二團團長,旁邊是傅作義部三十五軍新三十二師九十五團第一營營長趙壽江的墓冢。為了紀念賈宴如、趙壽江兩位烈士,1942年傅作義將軍在河套地區實行新縣制時,取二位烈士英名中的“宴”、“江”二字命名,在五原西部地區建立宴江縣,在五原縣城隆興長鎮橋東居民區建立宴如路。
地理位置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隆興昌鎮。
所獲榮譽
五原抗日烈士紀念園是內蒙古地區紀念抗日戰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