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零餘

王零餘,又名王慶昌,1907年出生於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一戶農民家庭。1928年在正定師範學校講習班讀書時,先後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正定縣委宣傳委員。因參與組織領導正定縣的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鬥爭,遭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通緝,遂轉移到石門(今石家莊市)以畫像為掩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後因身份暴露,於1933年投奔東北軍何柱國騎兵第二軍十師當兵。1937年10月,何部從雁北撤退時,王零餘便脫離該部,輾轉到達偏關縣城尋找中共組織。1938年春,中共晉綏邊特委審查了他的歷史後,任命他為偏關第八支隊副支隊長,並恢復了他的黨組織關係。

人物簡介

王零餘,1907年出生,河北省正定高平村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7年調八路軍工作。歷任騎兵營長大隊長、支隊長、晉綏軍區補充團團長等職。1947年,在山西神池縣南辛莊戰鬥中,英勇犧牲 。

人物生平

當時,山西犧牲盟會特派員、雁北戰時工委會宣傳組組長李林,在偏關組織游擊隊——第8支隊,並任支隊長、政治處主任。王零餘同李林一起,壯大和訓練隊伍,宣傳發動民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了一小塊抗日根據地。同年5月,雁北支隊挺進平西後,晉綏邊特委於7月間將在雁北地區活動的 第五支隊、第六支隊、第七支隊、第八支隊合併,成立雁北獨立支隊,並經八路軍一二○師批准,授予第一二○師獨立第六支隊番號,支隊長劉華香,政治委員姜勝(後胡一新),政治部主任李傳珠,下轄一個騎兵營,兩個步兵營。王零餘任騎兵營營長。主要活動在廣袤千里的西雁北地區,包括同蒲路以西、雁門關以北的平魯、朔縣、左雲、右玉四個縣和大同、懷仁、山陰三個縣的部分地區以及綏遠南部的豐鎮、涼城、和林、清水河等縣。獨立第六支隊一誕生,就與敵人進行了激烈的拼殺。特別是騎兵營,是一支鐵騎勁旅,它轉戰長城內外,頻繁作戰,屢建戰功。營長王零餘(人稱王老虎),中等身材,長得粗壯,兩肩寬闊,胸圍豐滿,顯得有力量,有活力。高凸的顴骨,粗糙黝黑的四方臉盤,顯示他飽經風霜。兩隻圓眼炯然有神,透出機靈和智慧。落座談話,腰板直挺,儀態端莊,談吐沉著,不苟言笑,顯示出軍人的氣質與風度。他很有軍事素養,騎射拚搏,有智有謀,作戰勇敢,是難得的騎兵指揮員。

騎兵營組建時,兵員、戰馬均不足,武器裝備也少而差。但王零餘面對瘋狂的日軍,敢於碰硬,以少勝多。

1938年9月,騎兵營奉命護送綏南工作團到長城邊二十邊村,全程50公里。經過一天急行軍到達目的地後,為轉移敵人視線,他們又東進襲擊50公里處的大同口泉鎮以西的長流水敵據點,激戰半小時,殲敵90餘人。稍事休息後,他們又趕回二十邊村,隨即馳往右玉南,途中又襲擊了一個火車站的日偽軍。

1939年2月,趁涼城腦包據點的偽軍頭目在家辦喪事之機,騎兵營在夜幕掩護下襲擊了敵據點,斃敵七人,繳獲步槍九支,戰馬35匹。

1939年4月,在晉北左營小堡子伏擊掩護修築公路之日偽軍,斃日偽軍三人,俘虜五人,擊毀汽車一輛。

………………

這些戰鬥的勝利,鍛鍊了騎兵營指戰員,增強了敵後人民民眾抗日必勝的信心。中共晉綏邊特委和第六支隊部為騎兵營舉行了祝捷大會。從此,當地人民民眾稱王零餘為“王老虎”,他的事跡紛紛傳揚開來。

騎兵營在王零餘的指揮下,越戰越強,越打越精,發展到能全殲一人據點之敵。1940年3月,日軍從左雲、右玉、平魯井坪、朔縣岱嶽出兵共2000餘人,向雁北抗日根據地發動第八次圍攻。同月20日,騎兵營在步兵二營五連配合下,在平魯戰溝村一舉殲滅日偽軍100餘人。6月間,騎兵營襲擊綏南和林縣(今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和林格爾縣)黑老窯子敵據點。王零餘指揮部隊,在朦朧夜色下,登梯攻進土圍子,全殲守敵,俘60餘人,繳獲步槍30餘支,輕機槍三挺,戰馬60餘匹。騎兵營僅犧牲一名班長。9月間,王零餘又率騎兵營襲擊了沙城敵據點,

從1938年至1940年,騎兵營在雁北、綏南地區作戰近百次,斃傷俘敵近千人(其中俘虜300餘人),曾全部或大部殲滅常流水、廠漢營、各臭溝、腦包、拉風塞、東門溝、殺虎口、黑老窯、井兒溝、楊樹坡等據點之日偽軍。騎兵營在戰鬥中成長壯大,由組建時的兩個連135人(馬),發展為四個連350人(馬),成為晉綏邊的一支鐵騎勁旅,威震敵營。

1941年7月,王零餘調到中共中央晉綏分局黨校學習半年。翌年1月結業後,被分配到興縣李家灣抗日軍政大學七分校五隊任軍事教官,負責騎兵技術、戰術訓練。當時,分校處於反“掃蕩”戰鬥環境,必須以極大的力量克服物質困難,經常要組織人員到百里外去背糧、背炭,背回來的黑豆等雜糧還要推磨拉碾加工,王零餘總是帶頭參加。由於日偽軍經常襲擾、“掃蕩”,學校多次轉移。1942年2月初,日軍加緊對黃河東岸地區的“掃蕩”,八路軍一二○師命分校西渡黃河,到陝甘寧邊區堅持教學。王零餘同學員們邊戰鬥,邊教學,直到取得反“掃蕩”的勝利。

1943年1月,抗大七分校及附設陸軍中學,奉命從晉西北敵後遷往隴東合水縣。路經陝北的綏德、清澗到延安時,王零餘受到毛澤東、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接見。首長們高興地說:“辛苦了!辛苦了!咱們的‘老虎’回來了!”毛澤東握著王零餘的手,哈哈大笑,風趣地說:“我和老虎握了手!”逗得在場的同志都笑了。

1943年4月,王零餘回到晉綏邊區,擔任塞北軍分區騎兵大隊大隊長。

騎兵大隊,是1942年10月下旬由原獨立第六支隊騎兵營改稱的。自王零餘調離騎兵營後,這支鐵騎一度遭到挫折,減員較多,戰鬥力下降。全大隊只剩140餘人(馬),編為兩個不滿員的中隊。王零餘回到騎兵大隊後,與政治委員谷奇峰一起,深入中隊、小隊,通過會議和個別談話,為幹部戰士鼓勁,使大隊恢復元氣,重振軍威。

這年夏天,右玉縣東西山部分游擊根據地相繼成為敵占區。到了深秋,雁北、 綏南各據點的日偽軍不時地對騎兵大隊實施圍攻、追擊。騎兵大隊從右玉縣中心堡突圍後,偽裝成敵防共一師的騎兵,越過蒼頭河,直奔牛心山腳下的甘泉莊。早已翹首企足的村里民眾,都高興地呼喊:“王老虎的騎兵來了!王老虎的騎兵來了!”

王零餘率領騎兵大隊,孤軍深入敵占區,是奉塞北工委命令,要攪亂日偽所謂“施政躍進運動模範區”,給左(雲)右(玉)涼(城)地區堅持抗日游擊戰的武工隊壯聲威,打擊漢奸、特務,鼓舞民眾的抗日情緒。不料,中午12時許,在村外警戒的哨兵匆匆跑回來報告:一支約幾百人的騎兵部隊,正從村西向我駐地奔來。

沉著、老練的王零餘心中有數:在此時此地,擁有上百名騎兵部隊的,只有他這個騎兵大隊。殺奔這裡來的,無疑是敵騎兵。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他一面命令全隊緊急集合,作好戰鬥準備,一面同谷奇峰策馬趕到高地上觀察敵情。他說:“敵人行動這樣快,是有來頭的。你看,在西南方向部署的兵力最多,這是怕我們從那裡溜掉,右玉至左雲公路要道上必有伏兵。我們應向東北方向轉移。老谷,你帶部隊先行撤離,我帶一個排斷後掩護。遇有不測情況,相機行動,能打則打,不能打就走,絕不能讓敵人纏住。”於是,王零餘率領騎兵大隊,在長城內外的廣闊原野上,同敵人周旋八晝夜的游擊戰開始了。

當日下午4時許,騎兵大隊撤出甘泉村,馳至左雲縣北口焦家窯。王零餘向全大隊同志講:“我們現在還沒有擺脫敵人,他們一定會繼續追擊圍攻我們。但這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忽南忽北,忽東忽西,迂迴穿插,聲東擊西,同敵人兜圈子,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劣勢為優勢,勝利完成工委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

敵之行動,為王零餘所料中。晚7時許,敵騎兵與各據點偽軍紛紛向焦家窯撲來。王零餘、谷奇峰率騎兵大隊,一面向敵人還擊,一邊策馬向東北方向急馳,於深夜12時在右玉東馬頭山下的山坳里露天宿營了。

塞外的深秋,已經冷了。仍著單衣的戰士們渾身直打哆嗦,只得緊貼馬身溫暖身體。第二天,紅日剛冒出山,大隊躍馬越過外長城,出敵不意地襲擊了豐鎮平川區後營子村偽警察所,俘敵三人,繳獲步槍三支,戰馬三匹,並向民眾作了抗日宣傳。當跟蹤之敵在下午4時趕來時,騎兵大隊已向長城內馳去,並於晚間穿越大(同)左(雲)公路,到達左雲城南之馬道頭一帶。第四天晚上,又從右玉東山溝北出外長城,馳至托(克托)和(林)清(水河)交界的三波羅村。第五天,又南進右玉西山之丁家窯。第六天,再返右玉東山溝。

騎兵大隊在敵占區忽兒東、忽兒西地兜圈子,每日行程二三百里,把跟蹤追擊之敵騎兵拖得疲憊不堪,各據點之敵惶惶然日夜不寧,漢奸、特務整日龜縮在據點裡不敢輕舉妄動。我武工隊趁機處決了幾個作惡多端的密探和叛徒,鼓舞了民眾的抗日熱情。

騎兵大隊經過五晝夜行軍作戰,人困馬乏。許多戰士在行進中伏馬鞍打盹,有些戰馬精疲力竭,一旦跌倒,再也站不起來了。每個戰士僅剩三五發子彈,手榴彈也所剩無幾。王零餘決定,撤出敵占區,儘快返回朔縣西山區游擊根據地休整。

撤出敵占區,通過敵人多道封鎖線,絕非易事。就在騎兵大隊將要啟程的下午,敵騎兵又從右玉西山區跟蹤至東山區。下午4時許,雙方在張家窯村發生激戰。一會兒,天氣驟變,濃雲密布,雷電交加,下起瓢潑大雨。王零餘趁雨霧籠罩大地,即率部撤出戰鬥,順山勢南馳。王零餘部已經走出很遠了,張家窯村仍不斷傳出密集的槍聲,原來敵人互相接了火。

第七天下午,騎兵大隊向平魯進軍途中,經上梨村時,遇上敵特務隊長吳貴帶領四名警察正在村里活動,即被騎兵大隊活捉,繳獲手槍一支,步槍四支,戰馬四匹。被俘的警察驚奇地說:“聽我們當官的說,你們在右玉東山打沒了,沒想到你們突然來到這裡,真是神兵啊!”到第八天早晨,他們勝利到達游擊根據地的下水頭村。鄉親們看到王零餘滿臉胡茬,兩眼充滿血絲,谷奇峰面黃肌瘦,好似染過一場大病,心疼地說:“幾天沒見面,你們的馬毛長了,人變相了,我們簡直不敢認了!”

騎兵大隊在敵占區縱橫馳騁8晝夜,馬不卸鞍韉,人睡不解衣,行程2000餘里,戰鬥14次,經過右玉、左雲、涼城、豐鎮、大同、懷仁、和林、清水河、平魯、朔縣等十個縣境,將日偽“施政躍進運動模範區”攪得日夜惶恐不安,充分顯示了王零餘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藝術。

1943年12月,王零餘奉命回偏關,參加中共塞北工委的整風運動,擔任一分隊隊長。運動轉入甄別和生產階段後,他帶領全分隊30餘人,開墾荒地。開頭幾天,許多同志不習慣使用钁頭,兩手打滿血泡,進度很慢,與上級要求的日墾指標差距較大。為此,大隊部召開會議,研究如何提高墾荒效率,以便不違農時地播種。會上,王零餘提出全分隊人均日墾三分梢林荒坡地,並向各隊、組挑戰。第二天,他們採取措施,做到了人均日墾32分荒地。別的隊、組詢問“你們咋墾的這么多呢”時,王零餘說:“開荒生產,也須講戰略戰術。前幾天,我們是一钁頭一钁頭地挨著開挖,費力 大,效率低;後來,我們觀察地形,利用坡度傾角,實行隔離開挖,兩面先挖完,中間再來個泰山壓頂,這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同志讚揚說:“王營長不只帶兵打仗有名氣,開荒生產也是勞動英雄哩!”

1944年6月,王零餘被調到塞北軍分區司令部管理科任科長。翌年8月,日本投降後,他受命帶一個工作組,配合雁門軍區第六軍分區十二團北上出擊受降。收復左雲縣城後,王零餘率工作組,即同有關人員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很快安定了人心,商號陸續開業,衰微蕭條的左雲城又活躍起來。他又組織力量,登記、集訓一般偽方人員,並拘捕了民憤極大的漢奸、特務張錢術、姚伯文等人,受到廣大民眾的擁護。這些工作,為晉綏五地委和雁門區黨委機關進駐左雲縣城創造了良好條件。

1945年9月,王零餘調任雁門軍區第五軍分區獨立二團團長。他和政治委員張宗文率部與拒降的日偽軍作戰,先後收復了大同近郊的幾十個日偽軍據點。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了大規模的全面內戰。7月底,晉察冀,晉綏軍區部隊發起大同戰役。獨立二團在王零餘等指揮下,從雲崗出發,先後攻克小站、五里舖、馬軍營、晉北學院,一直打到大同城下,殲敵300餘人,繳獲大批彈藥。在戰鬥中,他親臨第一線,指揮一門山炮摧毀敵之幾個重要目標。8月16日,因戰局變化,他們奉命撤除了對大同的包圍。

1947年春,王零餘調任綏蒙軍區第五軍分區補充團團長。3月間,他帶領部分幹部戰士到五寨、神池一帶動員新兵。30日上午,王零餘帶領一個團的新兵行至神池縣南辛莊村,突然遭到國民黨軍飛機的轟炸掃射,新兵頓時陷於慌亂。王零餘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騎馬沿路往返奔走,指揮新兵疏散隱蔽。新兵都安然脫險了,王零餘卻負了重傷,經搶救無效,於3月31日凌晨停止了呼吸。時年僅40歲。他的遺骸於1954年安葬在石家莊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