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會

堂會

喜慶堂會是舊時戲曲界在社交當中的一種演出形式,是一種“社會應酬”。當年,除壽慶堂會外,常見的還有小孩彌月(滿月)堂會、酬神堂會(如旱年祈雨,“應驗”之後唱酬神戲)以及官場上的團拜堂會等等。

堂會,也叫堂會戲,是從明末到1949年,在北京的一種重要演劇形式。凡是私人或臨時的團體,召喚或邀請戲班子(有的是請一個戲班子,有時約幾個班子的 好角兒聯合演出)在商業劇場之外的地方包場唱戲(在本府,會館,飯中),就都叫“堂會”。
堂會有許多自身的特點:
其一,堂會裡面的觀眾不像商業劇場魚龍混雜,而且劇場秩序、衛生條件都比商業劇場為佳 。
其二,舉辦堂會,可以組織自己最喜歡看的戲,更可匯精粹於一堂,它還不受戲班門戶的限制,有勢力的或官或民,甚至可以為自己的堂會指命演員退掉商業劇場的演出。而有些職業演員或樂於趨貴,或攝於淫威也不得不招之即來。所以一般說來堂會的演出質量總是遠遠高於商業劇場的。
其三,主辦堂會者,不論自己有戲癮或親眷中有戲癮的,都可以參加堂會演出而粉墨登場,大加施展。而且這些票友還可以要求與有名的職業演員配戲,而職業演員此時多半不敢拒絕。所以堂會也有水平極不相稱甚至是千奇百怪、令人捧腹的演出。
其四,是在堂會中可飲宴,而且女眷可以看戲(有時需在垂簾之後,或婦孺只在樓上),這都是在商業劇場中所做不到的。
蘇州彈詞、蘇州評話、獨腳戲、蘇攤、宣卷、四明南詞演出習俗。舊時,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遇有喜慶宴飲,往往邀請戲曲、曲藝演員其家中或酒席上演唱助興。這種演出稱之為堂會,又稱堂唱。在上海,堂會演出以曲藝為多。有時,主人為了招待不籍貫的賓客,會邀請不同曲種的演員同台輪演,頗為熱鬧。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有些曲種以堂唱(在堂會上表演)為主,如蘇攤、宣卷和四明南詞等。蘇州彈詞和蘇州評話表演的是長篇,故有不少富宅常常邀請演員前去連唱半月、一月乃至數年之久,稱為“長堂會”。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後,酷愛評彈的上猶太藉富翁哈同之妻羅迦陵,曾邀請當時的響檔楊斌奎和楊振雄、楊振言父子,在其府邸哈同花園內連續演出了十餘年。也有應邀為富裕人家消遣而表演節目的堂會演出,如獨腳戲,一檔二人到富家為二、三人或、六人演出的,演出地點多為主人家客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