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病理生理學

基礎病理生理學

《基礎病理生理學》是由陳國強編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2009年02月出版發行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基礎病理生理學》共有十八章,系統介紹了各種基本病理過程、主要器官功能障礙的概念、病因、發病機制和對機體的影響等內容,並適當反映了本學科的發展。同時,《基礎病理生理學》還結合教學需要,在每個章節前面和書末提供了部分病例,以增加套用病理生理學理論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病理生理學的任務和在醫學中的地位

一、病理生理學研究的主體——疾病

二、病理生理學的性質和任務

三、病理生理學的內容

第二節 疾病病因學

一、疾病發生的原因

二、疾病發生的條件

第三節 疾病發病學

一、疾病發生的基本機制

二、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

第四節 疾病的轉歸

第二章 疾病的細胞機制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細胞增殖及其調控紊亂

一、調控細胞周期的核心蛋白

二、細胞周期的調控和監測

三、細胞周期調控障礙和疾病

第三節 細胞分化調控異常與疾病

一、概述

二、細胞分化調控異常和腫瘤

三、誘導分化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實踐

第四節 細胞凋亡異常與疾病

一、細胞凋亡的發生機制

二、細胞凋亡的調控機制

三、細胞凋亡異常和疾病

第三章 疾病的分子機制

第一節 基因病概述

一、基因病的分類

二、基因突變

第二節 單基因病的發病機制

一、代謝酶類缺陷

二、血紅蛋白病

三、其他基因缺陷導致的疾病

第三節 多基因病的分子基礎

一、基因多態性和疾病易感

二、動脈粥樣硬化

三、腫瘤

第四章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第一節 概述

一、體液的組成及分布

二、體液中電解質的含量、分布及特點

三、靜水壓和滲透壓

四、體液的交換

五、水的平衡

六、鈉的平衡

七、水和鈉的平衡調節

八、鉀平衡及生理調節

九、體液平衡紊亂和水、鈉代謝紊亂的分類

第二節 水平衡紊亂

一、脫水

二、水中毒

第三節 鈉代謝紊亂

一、低鈉血症

二、高鈉血症

第四節鉀代謝紊亂

一、低鉀血症

二、高鉀血症

第五章酸鹼平衡和酸鹼平衡紊亂

第一節 酸鹼物質來源和酸鹼平衡調節

一、體液酸鹼物質的來源

二、酸鹼平衡調節機制

第二節 評價酸鹼平衡狀況的常用指標

一、血液pH

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

三、標準碳酸氫鹽和實際碳酸氫鹽

四、緩衝鹼

五、鹼剩餘

六、陰離子間隙

第三節 單純型酸鹼平衡紊亂

一、代謝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謝性鹼中毒

四、呼吸性鹼中毒

第四節混合型酸鹼平衡紊亂

一、雙重相加型酸鹼失衡

二、雙重相抵消型酸鹼失衡

三、三重酸鹼失衡

第六章 水腫

第一節 水腫的發病機制

一、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失平衡致組織間液增多

二、體內外液體交換失平衡致鈉、水瀦留

第二節 水腫的表現特徵及對機體的影響

一、皮下水腫的表現特徵

二、全身性水腫表現特徵

三、水腫對機體的影響

四、水腫的防治原則

第三節 常見全身性水腫

一、心性水腫

二、腎性水腫

三、肝性水腫

第四節 重要器官水腫

一、肺水腫

二、腦水腫

第七章 缺氧

第一節 常用血氧指標及其意義

第二節 缺氧的類型、原因和發生機制

一、低張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環性缺氧

四、組織性缺氧

第三節 功能和代謝變化

一、細胞的功能和代謝變化

二、器官的功能和代謝變化

第四節 影響機體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一、代謝率

二、機體的代償能力

第五節 氧療與氧中毒

一、氧療

二、氧中毒

第八章 發熱

第一節 概述

一、發熱

二、過熱

三、生理性體溫升高

第二節 原因與機制

一、發熱激活物

二、內生致熱原

三、發熱時體溫上升的基本環節

第三節 時相及熱代謝特點

一、體溫上升期

二、高溫持續期

三、體溫下降期

第四節 熱限及其成因

一、熱限的概念

二、熱限形成的原理

第五節 功能與代謝變化

一、循環系統

二、呼吸系統

三、消化系統

四、中樞神經系統

五、免疫系統

六、代謝變化

七、急性期反應

第六節 熱型及意義

一、稽留熱

二、弛張熱

三、間歇熱

四、波狀熱

五、回歸熱

六、不規則熱

第七節 發熱的利與弊及治療原則

第九章 應激

第十章 休克

第十一章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損傷

第十三章 腫瘤

第十四章 心力衰竭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第十七章 腎功能衰竭

第十八章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症

附錄 病例分析

主要參考書目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