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基礎四國指的是巴西(Brazil)、南非(South Africa)、印度(India)、中國(China)四個在世界氣候變化問題上立場一致的開發中國家。取各國首字母組成英文單詞BASIC,中文意為基礎,故稱為“基礎四國”,基礎一詞也喻指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開發中國家。
自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起,在連續數次氣候大會上,基礎四國都在磋商機制的基礎上持統一的立場出現,到2012年為止,四國的磋商機制和交往僅限於世界氣候大會,而沒有如經濟等其他範圍的聯合行動。
根據2011年德班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蘇偉的解釋,基礎四國不是獨立的談判集團,而是開發中國家的一部分,是77國集團加中國這一集團的組成部分,代表了開發中國家的利益。
發展歷程
從2007年的巴厘島氣候大會開始,四國之間就開始了就氣候議題的磋商。
2009年11月26日到27日,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開幕前夕,面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議題,中國、印度、巴西與南非四個重要的新興經濟體首度在北京正式亮相,開始被冠以“基礎四國”的稱呼。
2009年12月15日,“基礎四國”部長首次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就“單軌”與“雙軌”等原則重申立場,引起媒體的高度關注。
2009年12月16日,“基礎四國”再次聯合迫使不正常的“丹麥文本”撤出了談判程式。
2010年2月24日,“基礎四國”第二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說,四國將繼續推動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以雙軌制進行氣候變化會談。
2010年4月25日到26日,“基礎四國”第三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於在開普敦舉行。“基礎四國”部長們表達了繼續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展現領導力的決心。
2010年7月,“基礎四國”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四國代表將就氣候變化問題面臨的挑戰交換意見,議題包括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減排行動技術資金、減少森林砍伐、土地退化等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等。
2010年坎昆氣候大會前,“基礎四國”召開了第五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就坎昆會議的形勢進行了磋商,並支持在坎昆氣候大會上達成建立新的氣候基金,兌現對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的短期承諾。2011年2月,“基礎四國”第六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四國部長在會議中回顧了有關氣候變化的歷次國際會議所討論的議題,再次確認各國應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基礎,四國將繼續推動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雙軌制談判,並努力在談判中使開發中國家的利益得到保護。
2011年5月26日,“基礎四國”氣候變化專家和談判官員再次聚首在南非德班,針對將於當年11月29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七次締約方大會進行討論,協調立場。28日至29日,“基礎四國”第七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隨即在德班舉行。
2011年8月26日至27日,“基礎四國”第八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伊紐馨召開。四國部長就德班會議和氣候變化國際談判中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磋商,並發表了聯合聲明。
2011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基礎四國”第九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就德班會議前景和談判中的重大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2011年12月3日,“基礎四國”在德班氣候大會期間共同發布了一篇題為“公平獲取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報告。報告為如何分配剩餘的大氣空間以及如何分配發展時間及資源提供了可操作建議。
2012年2月14日,“基礎四國”第十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會上,四國共同反對歐盟強征航空碳排放稅。 會後,“基礎四國”部長們發表了聯合聲明,充分肯定了德班會議上取得的成果和南非作為德班會議主席國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強調“基礎四國”將繼續深化合作,為即將於年內舉行的多哈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召開以及廣大開發中國家的權益而積極努力。
影響
氣候變化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也影響著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格局。自20世紀90年代啟動國際氣候談判進程以來,已開發國家陣營與開發中國家陣營南北對立的基本格局貫穿始終。在南北對峙的基本格局下,在不同時期或不同議題上,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內部都存在許多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關係複雜多變。“基礎四國”是由四個主要開發中國家組成的氣候談判集團,鑒於其成員在開發中國家和世界上的影響力,該集團在國際氣候談判中備受關注。在歷次國際氣候的談判中,“基礎四國”的立場表現出了很高的協調性,為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做出了貢獻。
2009年12月23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拉津德・帕喬里表示,由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組成的“基礎四國”成為哥本哈根會議上一股重要力量,他們可能會引領未來的氣候談判道路。
截至2012年,基礎四國僅在全球部長級{氣候大會}的議題上建立了磋商機制,並沒有其他方面的聯繫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