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

基本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

基本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設程式中建設前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擬建項目作詳盡的技術經濟分析和多方案比較,提出評價,從而對項目是否合理和可行作出結論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儲備一些可供選擇的項目,使項目投資決策的基礎工作超前;或取消一些不合理、不可行的項目,避免和減少投資決策的失誤。

內容介紹

基本建設程式中建設前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擬建項目作詳盡的技術經濟分析和多方案比較,提出評價,從而對項目是否合理和可行作出結論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儲備一些可供選擇的項目,使項目投資決策的基礎工作超前;或取消一些不合理、不可行的項目,避免和減少投資決策的失誤。
沿用歷史可行性研究作為一種系統方法,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美國對田納西流域的開發和綜合利用中。幾十年來,這一方法不斷地被充實和完善,擴大到各個建設領域和其他領域,已具備了明顯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尤其是70年代以來,它作為工業投資活動中對項目進行鑑別和選擇的有效工具,不僅被已開發國家廣泛運用,而且為許多開發中國家所普遍接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世界銀行和其他機構出版了這方面的一系列理論性和實用性著作。中國在總結過去30多年來基本建設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研究和借鑑國外經驗,於1982年將可行性研究正式納入了基本建設程式,從而明確了項目投資決策前的研究在程式中的重要地位。這是對原有基本建設程式的一次重大改進。
基本內容  不同的國家對可行性研究在項目進展中所處的先後位置和具體內容的規定都不盡相同。有的國家不採用可行性研究而另用別的名稱,如蘇聯用的是技術經濟依據書,但重視投資前技術經濟分析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在中國,工業項目可行性研究一般要求具備10個方面的內容:①總論。概述項目提出的背景情況、投資的必要性和經濟意義,說明研究工作的依據和範圍。②需求預測和擬建規模。預測國內外需求情況,估計現有工廠生產能力;根據銷售預測量和價格趨勢評價產品競爭能力,對擬建規模、產品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③資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設施情況。評述資源儲量、品位、成份及開採利用條件;估算原材料和燃料的種類、數量,分析其來源和供應可能性;預計公用設施需用數量、提供方式和提供條件。④建廠條件和廠址方案。說明建廠的地理位置、氣象、水文、地質、地形等條件及該地區的經濟現狀;根據交通、運輸及水、電、氣的現狀預計其發展趨勢;進行廠址比較,提出選擇意見。⑤設計方案。提出構成項目的各主要單項工程,比較技術來源和生產方法以及主要技術工藝和設備的選型方案;初步選擇全廠的建築物、構築物的布置方案,並估算土建工程量;初步選擇公用輔助設施和廠內外交通運輸方式。⑥環境保護。對可能產生污染的項目,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保護環境、治理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的初步方案。⑦規劃企業組織機構,估算勞動定員和安排人員培訓計畫。⑧提出實施進度的建議,並用線條圖或網路圖表示出一個最佳的執行計畫安排。⑨投資估算。對主體工程和協作配套工程所需的投資以及生產流動資金進行總的估算;說明資金來源,籌措方法及貸款償付方式。⑩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評價。從微觀和巨觀兩個不同的角度,運用靜態和動態兩種方法,參照各種技術經濟參數和價格係數,對項目作出全面的評價結論。其他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參照上述內容,並結合自身特點加以確定。
編制和審批  在中國,可行性研究是根據國民經濟長遠規劃、地區規劃和行業規劃的要求,按照批准的項目建議書進行的。一般採取由主管部門下達計畫,或有關部門、建設單位向設計或諮詢單位進行委託的方式進行。承擔可行性研究的單位要經過有關部門的資格審定,它必須具有工作的獨立性,並對工作成果的可靠性、準確性承擔責任。大中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分別由負責項目建設的地區和部門審批。如發現可行性研究報告有原則性錯誤或基本條件有重大變化時,要由原編制單位進行修改並複審。經過可行性研究證明無必要建設的擬建項目,審定後應予取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