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寨村

培寨村西北緊挨敦寨村,東與竹山坪村相接,南與平江村相連,總面積13886.7畝,其中耕地1214.9畝,全村分6個村民組,421戶,1522人,有潘、楊、吳、劉、龍、廖、白、趙八姓。其東面和北面是山地地形,其餘是喀斯特地貌,地形平緩,田地集中。該村只有一個自然寨,座落於石灰石山岡一側,它座北朝南,首接敦寨富民街,尾近大溪口,首尾相距近2華里。大溪水從山谷中流出,澆灌田莊,流經村前,匯入亮江。寨後溶岩突兀,古木參天,是寨上的風景林。為護風景禁止砍伐,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立封禁碑一塊,至今保存完好,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2650元。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培寨村西北緊挨敦寨村,東與竹山坪村相接,南與平江村相連,總面積13886.7畝,其中耕地1214.9畝,全村分6個村民組,421戶,1522人,有潘、楊、吳、劉、龍、廖、白、趙八姓。其東面和北面是山地地形,其餘是喀斯特地貌,地形平緩,田地集中。該村只有一個自然寨,座落於石灰石山岡一側,它座北朝南,首接敦寨富民街,尾近大溪口,首尾相距近2華里。大溪水從山谷中流出,澆灌田莊,流經村前,匯入亮江。寨後溶岩突兀,古木參天,是寨上的風景林。為護風景禁止砍伐,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立封禁碑一塊,至今保存完好,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2650元。

歷史沿革

據族譜載,培寨村潘族與敦寨潘族乃一脈宗族,於大明洪武間從湖南會同八甲金子村遷來此開寨,分為六房,五房居培寨,第六房居敦寨。楊家繼潘家之後,也於明朝遷來,據譜載,因“貿易至貴州黎府,樂土居滿寨,娶潘氏生四子,復徙頹寨”。據傳,楊家先居大溪口兩側的老鴰岡和崽務坡下(有屋基遺蹟),後選擇琴田灣向陽背風而定居。

農業資源

培寨村的林區主要在大溪山谷,丫頸坡和龍井坡,林木種類以松、杉為主,其次是楓樹,櫟樹、青槓等闊葉喬木。過去,丫頸坡、大溪一帶林壑深秀,樹木參天,可是從1958年以後受到人為的破壞,經過20餘年的砍代,山中大樹幾乎砍光,小溪斷流。1983年該村在大溪口立碑禁封,此後森林有所恢復,到2010年底,全村有林地5128畝,雜灌木779畝。林地除700畝屬於村民組所有外全部列為國家“天保”工程。

經濟發展

經濟來源,過去都是靠小農經濟,傳統養殖,改革開放以後,逐步轉向經商小型企業生產和外出打工。農業生產突出的是栽培高產油菜,飼養母豬。近幾年有的村民栽培優質葡萄,太子參等新果品種。從事經商和小企生產的項目有車輛營運、農資建材銷售、醫療、餐飲服務、家具製作,淘沙、建築施工等。2005年春,六組村民潘昌洲創辦根雕廠,其工藝品運至浙江銷售,在廠就業人員10人。2006年7月在“多彩貴州”旅遊商品比賽活動中,其工藝術被選上省參展,獲得“入圍”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