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長離不開足夠的營養,每一植株都需要一定的供養區。同一物種單棵植株所需供養區的大小不能一概而論,關鍵問題是營養的供給。一般而言,在營養充足的條件下,密植的程度可以高一些,而在營養不足的條件下,就必須適度稀植,以便讓每一植株的根系充分伸展,從更大範圍內汲取足夠的營養。無論哪一種營養狀況下的密植,各植株之間都會存在對陽光、空氣、水、肥等營養成分的爭奪,相鄰植株的根系和枝葉都會相互交錯,“弱肉強食”和“兩敗俱傷”的情況也都有可能發生。換用“虛擬花盆”的角度來看,要保證單棵植株的正常生長,營養充足的條件下可以用小盆,而在營養不足的情況下最好換用大盆。
同植物生長一樣,城市的發育也需要營養,這種營養主要來自該城市自身產品的外銷,包括物質產品(工農業產品)和非物質產品(第三產業及建築勞務)的對外輸出(包括出口)所獲得的收益,以及由此而連帶發生的外來資金、人才等發展要素的注入。這些城市產品的外銷量越大,也就表明該城市被需要的程度越大,城市的發育也就會越快。城市產品的外銷量取決於兩個因素:該城市供養區(產品行銷範圍)的大小以及該區域平均購買力的強弱。如果一個城市地處沿海或沿邊,交通發達,周邊相當大的區域內經濟富庶,購買力很強,同時附近又不存在其他有力的競爭對手城市,那么就可以說這個城市的地理區位和交通區位相當優越,其發展前景也就相當可觀了。
(本詞條出處:《城市發展中的供養區問題》一文,原載《科學決策》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