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是印第安那大學政治學系阿瑟·本特利講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img/6/fed/nBnauM3XzgDNwMTOzYzM2czM0MTM4YTOxMDMwADMwAjMxAzL2M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個人簡歷
奧斯特羅姆1933年出生,她1965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她曾在眾多美國學術協會和顧問委員會擔任職務。奧斯特羅姆為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政治學以及公共和環境事務學教授,也是該校“政治理論和政策分析”研討會共同主管。
研究方向
奧斯特羅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如何利用認識科學中的研究成果建立可行的模型,以探討和解釋人類在不同制度安排下的選擇問題;各種制度如何產生幫助個體進行決策的信息;在不同方式的集體決策過程中存在哪些偏差和調整;在各種制度架構中的互動過程里,不同的偏好是如何被放大和修正的。
![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img/8/21c/nBnauM3XyYTO4UTMzUDO0MTN1ITM4ETNygzMwADMwAzMxAzL1g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主要經歷
奧斯特羅姆(Elinor·Ostrom)教授,1965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政治學博士學位。1966年開始在印第安納大學做助教,1974年評為教授,1980-1984年任系主任。從1973年開始,她同時擔任政治理論和政策分析研討會的合作主任;1984年起又兼任公共與環境事務學院教授。同時還是美國亞里桑那州立大學制度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創建者。
奧斯特羅姆教授,1991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1年又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她是美國政治學協會的前任主席,也曾擔任過公共選擇學會、中西部政治學協會和公有產權研究協會的主席。她還是美國哲學學會和政治學和生命科學協會的成員。她曾經服務於許多顧問委員,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警察長官國際協會、法律實施協助管理局、美國行政科學院、刑事司法準則與目標國家顧問委員會、國家州長協會和校際政治與社會研究方法聯合會。
奧斯特羅姆教授,曾在2005年被美國政治學協會授予詹姆士·麥迪遜獎金,2005年還獲美國生態學會頒發的可持續科學獎金,2006年得到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對人類有傑出貢獻的榮譽博士。
學術著作
多中心理論為美國印弟安納大學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所的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與文森特。奧斯特羅姆(Vincent Ostrom)夫婦共同創立。在二戰以後逐漸發展起來的,並被統一標籤為新政治經濟學的諸多公共選擇與制度分析的流派之中,這一理論以嚴謹的理論關懷、實踐關懷精神展示了其頗具現實解釋力的理論風采,以嚴密的制度分析、理性選擇的邏輯論證展示了其制度理性選擇學派的獨到魅力。
多中心理論汲取了幾乎遍及所有社會科學,甚至包括一些自然科學領域的智慧,與此同時,它也為眾多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獨特的理論視野。奧斯特羅姆的代表作是1990年出版的《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此書中譯本由上海三聯出版社2000年出版,是制度經濟學和公共政策研究領域裡的重要著作。奧斯特羅姆曾多次訪問中國。
獲得諾獎
2009年10月12日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獲頒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她對經濟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對普通人經濟治理活動的研究”,而瑞典科學院將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奧利弗·威廉森 ,以表彰“他對經濟治理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的經濟治理邊界的分析”.埃莉諾·奧斯特羅姆1933年出生於美國,供職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奧利弗·威廉森1932年出生於美國,在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作。
獲獎獎金
兩位經濟學家將各獲得一半獎金。 諾貝爾獎金原本分為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獎五項。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全稱應為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經濟學獎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1969年第一次頒獎。 按照傳統,2009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在2009年12月10日舉行。除和平獎頒獎儀式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以外,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都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與2008年相同,2009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79萬元人民幣)。
諾貝爾經濟學獎
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1895年立下的遺囑,諾貝爾獎項只包括化學獎、物理學獎、文學獎、醫學獎與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瑞典中央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並於1969年首次頒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組成的評審會評定,評審會包括5名到8名成員。每年評審會從世界各地收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有200個到300個。在經過資格確認、初選、複選後,評選結果在每年10月的一個星期一公布。 諾貝爾經濟學獎可以頒發給單個人,也可以最多由三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獲獎者在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新的經濟分析方法等領域所作的貢獻。200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獎金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瑞典國王親自向經濟學獎獲得者頒發獲獎證書、金質獎章和獎金支票。
歷年得主
日期 | 得主 | 表彰 |
2002年 | 丹尼爾·卡尼曼和弗農·史密斯 | 卡尼曼成功地把心理學分析法與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史密斯則開創了一系列實驗法,為通過實驗室實驗進行可靠的經濟學研究確定了標準。 |
2003年 | 羅伯特·恩格爾和克萊夫·格蘭傑 | 他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數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
2004年 | 芬恩·基德蘭德和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 這兩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有關巨觀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難題”和商業周期的影響因素。 |
2005年 | 羅伯特·奧曼和托馬斯·謝林 | 這兩位經濟學家通過博弈理論分析增加了世人對合作與衝突的理解。他們的理論被廣泛套用在解釋社會中不同性質的衝突、貿易糾紛、價格之爭以及尋求長期合作的模式等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領域。 |
2006年 | 埃德蒙·費爾普斯 | 費爾普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後期對當時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線”理論提出了挑戰。費爾普斯指出,通貨膨脹不僅與失業有關,也與企業和雇員對價格和工資增長的預期有關。他的研究加深了人們對於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係的理解,對經濟學理論和巨觀經濟政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
2007年 | 萊昂尼德·赫維奇、埃里克·馬斯金和羅傑·邁爾森 | 他們在創立和發展“機制設計理論”方面作出了貢獻。“機制設計理論”最早由赫維奇提出,馬斯金和邁爾森則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這一理論有助於經濟學家、各國政府和企業識別在哪些情況下市場機制有效,哪些情況下市場機制無效。 |
2008年 | 保羅·克魯格曼 | 克魯格曼整合了此前經濟學界在國際貿易和地理經濟學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貿易、全球化以及推動世界範圍內城市化進程的動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論。他的新理論能夠幫助解釋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世界範圍內城市化進程的驅動力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
2009年 |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奧利弗·伊頓·威廉森 | 以表彰他們在經濟管理分析方面所作的貢獻。 奧斯特羅姆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共資源管理上的分析”獲獎,威廉森則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邊界問題的分析”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