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市鄉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條件好,交通便利,特色農業發展明顯,個私經濟活躍。糧豐林茂,圩鎮建設日新月異,物資豐富,市場繁榮,人民勤勞,逐漸成為北六鄉主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譚邦古城簡介
在南康市坪市鄉政府西面一公里開外,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古城——譚邦城。現名譚邦村。這是一個頗有來歷的村莊。史載:明正德六年,譚邦村人氏譚喬徹,追隨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王守仁平定桶岡、橫水等地起義民眾,並協助王守仁建立崇義縣治,功績卓著,卻不隨王守仁回京受賞,情願回老家—南康譚邦村養老。王守仁有感老將軍功高一世卻高風亮節,遂上書朝庭,要求犒賞譚將軍。明武宗親封“威武大將軍”,璽書“威武克振”匾贈譚喬徹,並敕賜建造譚邦城。於是,於這窮山僻壤之地,平地起雷,一件撼動當世人並影響譚邦村人幾十代人的宏大場景出現了!數百名工匠,開山劈石,壘牆建城,歷時數載,一座氣勢壯觀的石城誕生了。今天,從譚邦村族譜上繪製的古城圖上,這座譚邦古城簡直就是微型的明時贛州城--城牆連綿呈環抱,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雄奇地瞪視著四面曠野的逶迤大山,整個城形似巨龜,尾直抵屏風狀“網形山”,前面南門乃龜首,氣勢軒昂地目睹著稍遠處的圩鎮,一副王者風範。譚邦河則玉帶狀流往東邊的古雲橋。
古城面積約萬米,內有700餘人仍生存在其中,全是譚家族人。譚邦城最富特徵的是環城的無數池塘了。從南門始,一路看氣。於是,便於這城外挖掘了眾多的池塘並養著魚,以求風水旺盛、家庭興旺。這池塘在譚邦村是個寶,歷代人只能是修補與掘建新塘,誰也不能毀塘,所以這譚邦城周圍的池塘便愈來愈多,到如今倒便成了一種意想不到的別致風景。
譚邦城的東門處,一段高崖之處,塊石築基,呈高台狀。便是於這危石中,兩棵巨大的古樟昂然而立,朝著東方的太陽每天第一個送去它們莊重的注目禮。古樟如虬般,在底部猛地擰了一下身子,形成彌勒佛的巨肚狀,幾桿分支形成華蓋探往雲端,下面則是左右各立一汪清徹的池塘水倒映著古樟的高大身形。於這種形勢前,想像當年東門傲然的姿態,真有點立於古戰場要塞的颯颯感。
宗祠幾經修復,舊址未改,容貌已變。與眾多的家庭族祠堂一般,無別樣特色,門前一雕花青石,是清朝乾隆年間立的貞女牌坊遺物。翻族譜才知,哪年月,出了個不平凡的女人。其人名叫譚開姑,從小聰明、智慧,喜讀書,頗解義理,好募貼,字端楷,一如其本人,端莊賢淑。成人後,其父母為其擇一鍾姓男家為婚,未想到,未及嫁過去,男人先夭。從此,她便“屏膏沐卸鉛華淡素自若”,再也不肯另嫁,情願在父母身邊奉守一生。直至她母親過世的前一年,某日,開姑“沐浴整衣端座而逝”,並無一點痛苦狀。安詳之極,令村人大奇,時年開姑52歲。族人奉為貞女、孝女。於是,捐錢為之設立巨大而精緻的牌坊。牌坊光耀了好幾百年,卻於文革間最終毀圯了。
譚邦城城老、牌坊大,井亦不凡。城中心的二米見方的正方形古井,曾與左右兩附井並稱為奇蹟。如今只剩了主井了。村人告知,井水二米深,卻從未枯竭過,曾經在井裡有一塊方形的銘文磚,井水清澈見底,磚上銘文清晰可見,井中養了不知多少年代卻總也長不大的紅魚更是連須虬也可見到。後來,銘文磚失蹤了,井水的清澈度便差了許多。我們佇立於古井旁許久,企求出個奇蹟,銘文磚再現身影,卻只有紅魚浮游出來,吐出幾串泡沫,與我們招呼一番後,潛入底處去了。直留給我們深深的感嘆。
其實,譚邦城在近代還有一段故事。1945年春,躲日本鬼子,從九江輾轉而來到唐江躲難的光華中學師生,在唐江名士盧盛訓先生的引導下,來到了大山深處的譚邦城。他們要藉助古城的保護維護不甘作亡國奴的人格尊嚴。純樸的古城擁抱了這些負笈南下的學子們。在古城,有半年的時間,他們繼續著未盡的學業,也在學余之時,品味古城的堅強與質樸,玩舉譚老將軍留下的數人方扛舉得起的大刀,登攀“網形山”、飲啜老井水…….留下了好多痕跡在譚邦村老人的記憶里。
坪市蓮花山風景簡介
海拔930.8米的蓮花山,總面積12000畝,地處南康市坪市鄉境內,是一塊未開墾的旅遊處女地,因主峰像盛開的蓮花而得名。南唐時期,鄉民為避戰亂在深山構築山寨,勢力日增,人稱“蓮花寨”,後來山寨被毀,鄉民散居蓮花山周圍,形成今日的山裡人家。到了那裡,你可以聽到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古時這一帶是一個大湖,水碧景雅,湖中兩朵並蒂蓮花碩大奇異,所以人們稱之為蓮花湖。一天有兩個仙人見那裡景色可愛,便駕雲飛到蓮蓬上下棋。他們返回天庭時忘了棋盤,便托小白龍去取。小白龍被蓮花湖的美景迷住了,盡情遊玩,忘了仙人的囑託。一日,小白龍發現一朵蓮花被蟲鑽了一個窟窿,便回東海請來千年修煉得道的子青蛙用舌頭把蟲子勾出來吃了,從此子青蛙和小白龍就成了蓮花忠實的保護者。後來四周的人知道湖裡水產豐富,紛紛來湖邊紮寨捕魚。不知過了多少年,湖幹了,兩朵蓮花變成了現在的蓮花山,蓮蓬上的棋盤變成了平整的大蓮花山山頂。蟲子鑽開的窟窿變成了山腰上的石岩洞。小白龍不見了,留下了龍潭(地名)。子青蛙不見了,它張開嘴的頭變成了“大嶺”(山名),腳變成了“鈀泥嶺”(山名)。漁民也不見了,留下了他們泊船的“船寨”(村名)。古老美麗的傳說固然撩人心扉,然而這裡無數的奇洞暗岩,天然神石更是讓人感嘆造物主的垂青,使你一睹為快,留連忘返。風動石、天柱石、天門、石岩蛙、音樂泉、海龜岩、木魚石、情人洞……姿態萬千,嘆為觀止。有的如翹首遠眺的人頭;有的如靜臥海灘千年的一葉方舟;有的如豎立的大姆指,惟妙惟肖。據當地人說,蓮花山上的天然石洞有99處,奇景探幽,非一、二日能走出,一些岩洞隱藏於何成了神秘的迷……
蓮花山雲海茫茫,綠樹濃蔭,山泉飛瀑,深澗幽谷,奇石岩洞千姿百態,各色花草、奇禽異獸共享這一世外桃源……
蓮花山周邊人文景觀意蘊深厚,山下有座未受污染的紅衛水庫,面積200畝,人稱蓮花湖。附近2公里,有座石質客家古廊--永安橋,坪市墟外有座石頭建成的譚邦古城,是贛州宋城的袖珍版本,在贛南鄉村絕無僅有!
蓮花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探險愛好者,給蓮花山陡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那繚繞雲霧、裊裊仙氣、雲海林濤、嶙峋怪岩、神秘山洞、飛禽走獸交織成一個神話般的夢……
特色產業
2005年全鄉有耕地面積17650畝,人均耕地0.84畝。坪市盛產優質大米,全鄉有大中型大米加工廠11家,年加工能力在5萬噸以上,加工的優質大米遠銷廣東、福建等沿海城市。坪市鄉土特產品有坪市蜜餞,李嶺村的優質茶油,最負盛名的坪市雪片糕,質地細膩柔軟,伸縮性強,搓成細卷而不斷,陰天不潮,乾天不燥能點火,色鮮味甜,清香可口。除銷售本市及遂川、萬安、上猶等縣外,還遠銷湖南一帶。此外,日用陶瓷也獨具特色,傳統的陶瓷產品久銷不衰。
招商項目
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個私經濟不斷壯大。通過大力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想方設法開拓招商引資渠道,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取得了新突破,全鄉完成招商引資任務760萬元(其中引進贛縣馬老闆投資260萬元在南康國際服裝城旁興辦了一個電腦綣花廠,引進楊老闆投資500萬元 在東山工業園興建了一個標準廠房)。超額完成了招商引資任務。同時充分激活民資,不斷挖掘和扶持能人參與小城鎮和市場建設,增強了地方經濟發展後勁。全鄉新增個體工商戶56戶,達到421戶,新增私營企業3家,達到38家,個私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總量不斷增強,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
坪市鄉主要領導名單
黨委書記 董明星
政府鄉長 劉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