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有三種類型:
①由於地震引起山崩堵地震堰塞湖塞河道成湖;
②由於地震引起溶洞等暗藏洞穴塌陷蓄水成湖;
③由於地震時地面形變或斷層兩盤相對錯動,局部地區地勢下降較多形成窪地蓄水成湖。
形成原因
地震的晃動使表土下沉,淺層的地下水受擠壓會沿地裂縫上升至地表,形成噴沙冒水現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觀,或隆起,或沉降。使城鄉道路坼裂、鐵軌扭曲、橋樑折斷。在現代化城市中,由於地下管道破裂和電纜被切斷造成停水、停電和通訊受阻。煤氣、有毒氣體和放射性物質泄漏可導致火災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災害。在山區,地震還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鎮的慘劇。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影響
地震湖的震後效應尤為深遠,給湖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而各種地震遺蹟獨具特色,尤其是大小海子湖嫵媚的湖光山色及眾多的陷落楷等現象,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遊價值。
相關事件
提起地震湖,人們會想起 1933年四川疊溪地震,這次地震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川西山區,竟造成了6800多人死亡,就是因為地震湖釀成了一場水災。
現今四川茂汶藏族自治縣境內,有個迷人的地震湖,人稱大小海子,湖面寬1公里,長10公里,周圍群山起伏,白雲繚繞,山林鬱郁,翠竹長青,湖光山色,波光粼粼。這裡是大熊貓的故鄉,誰能想到55年前它曾吞噬掉數千人的生命。
1933年8月25日,疊溪發生了7.5級大地震,崩塌的山體把岷江攔腰截斷,築起了三條大壩,使每秒近千立方米的岷江斷流了。壩內的水不斷升高,江水開始倒流,淹沒了兩岸的村莊和農田,3個地震湖連成一片,逶迤四五十里。10月9日,地震後的第45天,岷江上游陰雨連綿,江水猛漲,傍晚,高160米的大壩突然崩潰,積水傾瀉而出,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浪頭高達20米,洪水吼聲震天,沿兩岸的村鎮田園一掃而過,人畜逃避不及,盡被捲入水中,當時政府派往調查災情的十餘人,住在江岸的一座古廟內,除一人倖免外,其餘全被洪水沖走。
相關書籍
中國著名地震預報專家耿慶國先生,曾對1933年上世紀中國最大的一次地震堰塞湖潰決慘劇災害現場做過踏勘考察,撰有《“地震湖”的崩潰——一九三三年迭溪地震》一文(見《二十世紀中國重災百錄》一書)。
疊溪地震湖
這座地震湖的形成,是1933年8月25日15時50分,茂汶以北的疊溪鎮發生了強烈地震,據《中國地震目錄》所載:微觀震中位於北緯31.9°,東經103.4°;震級達7.5級,震源深度為6.1公里。據當地倖存者講:震前曾持續乾旱40多天,震前曾有白色地光產生,人們稱為“天門開”;前一天氂牛慘叫,天氣悶熱,地震發生時,疊溪鎮城居民,忽聞霹靂一聲,接著地面劇烈簸動,地下發生低沉吼聲,與地面上山岩崩塌、房屋倒塌的隆隆聲相和,霎時飛沙走石,煙塵四起,天昏地暗,地面到處張開大縫,忽開忽閉。不過一兩分鐘,全鎮傾沒。當天入夜天氣驟變,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晚間又發生大震,地下隆隆聲不止,山坡岩石飛滾。直到次日早晨,一夜之間發生地震5次之多。此後數日,餘震幾乎天天都有,有時還夾有幾次大震,地面上下簸蕩,砂石飛揚,地聲不息,成為一次空前浩劫。有感範圍北至西安,南達昭通,東到萬縣,西抵阿壩。死亡6800多人。
強烈的地震引起岷江兩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湖。崩塌的山體在岷江上築起了銀瓶崖、大橋、疊溪三條大壩,把岷江攔腰斬斷,使流量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斷流。截斷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掃蕩田園農舍,牛馬牲畜。經過30多天的倒流,因疊溪超過銀瓶、大橋兩壩的高度,注入疊溪壩內的江水又倒淹銀瓶崖、大橋兩壩,使三座地震湖連成了一片。湖水隨群山迴旋繞曲,逶迤四五十華里,最寬處達四五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