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意解釋
dì jìnɡ地鏡(地鏡)
1.傳說中的大鏡,可用以照見地下之寶。 北周 庾信 《徵調曲》之五:“地鏡堦基遠,天牕影跡深。” 倪璠 註:“《地鏡圖》云:‘欲知寶所在地,以大鏡夜照,見影若光在鏡中者,物在下也。’”
2.謂地面的積水。《初學記》卷八引 南朝 陳 顧野王 《輿述志》:“ 宋文帝 時, 青州 城南地,遠望倒影如水,謂之地鏡。” 唐 庾抱 《臥痾喜霽開扉望月簡宮內知友》詩:“高高侵地鏡,皎皎徹天津。” 唐 韓愈 孟郊 《秋雨聯句》:“地鏡時昏曉,池星競漂沛。” 孫汝聽 註:“地鏡,地之積水。”
3.古代占卜書,已散佚,名《地鏡經》,在《開元占經》中被多次引用。
山東省青州市地鏡
古青州十景之“地鏡倒懸”
根據史書和文人墨客的記載,在青州城南面群山之間鑲嵌著一個美麗的湖泊,史書上對她名字的記載是“地鏡”,通俗地稱她為地鏡湖。南北朝時期,根據《宋書·本紀第五·文帝》的記載寫道:(元嘉二十五年)冬,青州城南遠望,見地中如水,有影,謂之“地鏡”,此處的元嘉二十五年就是公元448年,距今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了。當時的劉宋政權在宋文帝劉義隆的治理下,國泰民安,政通人和,史稱“元嘉之治”,青州城南出現的這道美景被認為是天降祥瑞,這一現象也濃墨重彩的寫進了史書當中。這裡所說的青州城,是指公元410年宋文帝的父親宋武帝滅慕容氏南燕國後建立的東陽城,它位於南陽河的北岸。東陽城的南門南天門上向南面望去,一望平蕪,地面似水,劈山、駝山和雲門山組成的三山疊嶂倒影其中,不能不說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地鏡的形成用現在物理學的光學原理解釋大概就是鏡面反射,就像是我們在盛夏的馬路上看到遠處像是一汪清水一樣。或許當時的“地鏡”當中還沒有水,不能稱為湖,所以才稀奇。後來,“地鏡”二字也成了祥瑞寶鏡的代指,到了北周時期,庾信《徵調曲》之五寫道:“地鏡堦基遠,天牕影跡深”,這裡引用的地鏡的詞源大概就是青州的奇異現象,唐朝的韓愈和孟郊聯詩的時候寫道“地鏡時昏曉,池星競漂沛”,孫汝聽注釋曰“地鏡,地之積水”。《初學記》卷八引南朝顧野王《輿述志》當中對地鏡的解釋是“宋文帝時,青州城南地,遠望倒影如水,謂之地鏡”。可見,“地鏡”二字作為地名是專用的,就是指青州城南的那片地方,不管是地面造成的光線反射還是指後來形成的那一泓湖水,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的光反射現象是要各種條件巧合下才能形成的,怎么才能留住著道風景呢?是的,要有真正的水,三山才能倒映其中。後來青州的這片土地真正的形成了積水,在後來的青州南陽城的南門阜財門上面觀看,一鏡長懸倒映山色,水氣氤氳,雲遮霧繞,像是傳說中的蓬萊仙境,人們便沿用了她的原名“地鏡”,此時地鏡已經形成了湖泊。成了唐、宋、元、明歷代青州不可或缺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稱為“地鏡倒懸”。試想一下,每逢晴空萬里,從青州城內登高南眺,湖水如鏡,雲門山倒影其中,海蜃之氣幻結掩映,樓台人物,依稀可辨,猶如蓬萊的海市蜃樓,怎么不為她陶醉。現在留下的詩詞當中,直接描寫“地鏡倒懸”這一勝景的當屬明代“海岱詩社”的陳經和明代的青州知府李本緯,陳經寫道:“綠蕪渺渺接孤城,一鏡長懸遠望明。高下倒凌山郭靜,虛無遙映水雲晴。疏林沓藹青鸞舞,和氣氤氳野馬生。隱見地靈元不偶,還將訊息問君平”,寫出了一派世外仙境的景象。而李本緯的“地鏡倒懸”詩毫不遜色,他寫道:“一望平蕪遠,天光倒影凌。菱花鸞自舞,瓊閣蜃為蒸。 剡曲澄於練,秦宮照自冰。居然明地軸,不羨玉盤升”。
明代的狀元趙秉忠在他歸隱以後寫的詩詞《東郭別墅》中也有一句描寫了地鏡湖的美景,寫道:負郭新耕季子田,棲遲丘壑已經年。雲連北海天齊外,樹繞南山地鏡邊。蕉夢未能忘畎畝,樗材自合臥林泉。草堂潦雨初收後,讀盡南華秋水篇。
地鏡湖就這樣,倒映著青州的山色,承載著青州的文化,波瀾不驚,似一面明鏡,照亮了青州古城,也留在了青州人民的心中,成了傳說中那一片最美麗的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