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方志](/img/d/b4e/nBnauM3X1cDMzcTM3cTO2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3k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地方志書:簡稱“方誌”、“地方志”。地方,即地域;志,就是“記述、記載”的意思。即按一定體例全面記載某一時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情況的書籍文獻。社會主義新編地方志包括方誌和年鑑。方誌記述的對象是“一地自然與社會”;時間範圍是“歷史和現狀”;性質是“資料性著述”。
地方志書是記述特定時空內1個方面或各個方面情況的資料性文獻。方誌,就是對一個地方的記載、記述。一個地方、地區的記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經濟地理屬於人文地理,但亦可單列)。一部完善和成功的地方志應是一個地區的綜合性資料書,它要求對該地區的全部已有事業、客觀條件、社會狀況等作如實記載。簡而言之,地方志書者,地方之全史也。它雖有史學之性,但不是國史、正史,也不屬史學範疇,但要比史更全面、更系統;由於它記載面十分廣博,故推而論之,地方志書有百科全書的性質,亦可稱地方的百科全書。
歷史
![地方志](/img/8/2ba/nBnauM3X0cTOzUTNyYjM3IDN0UTM4QjMycDNzQTNwAzMxAzL2I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地方志的地方,不僅僅是針對中央的那個地方,也不只是行政區劃界定的區域,而是廣義上的某個區域。它既可以是某個行政區域,如省域、市域、縣域、鄉域、村域等。也可以是1個地理概念,如江河的流域、山脈所在的區域、海域等。還可以是國域、國外的某個區域,如某個國家、某個國家的某個區域、跨幾個國家的某個區域等。(王照倫:理論方誌學綱要.海南史志,1995,)。地方志按它記述的空間不同可以分為行政區域志和非行政區域志2大類。記述空間是行政區域的有:國志、省志、自治區志、直轄市志、市志、縣誌、鄉志、鎮志、村志等。記述空間不是行政區域或跨行政區域的有:山志、江(河)志、海域志、海島志、寺(廟)志、南極志、遠東志、西歐志、北美志等。(王照倫:理論方誌學綱要.海南史志,1995,)。
按照志書記述的內容不同可分為2類。1類是綜合性志書。綜合性志書記述的內容是所志時空的方方面面,從自然到社會、從經濟到政治、從美德到陋習,無所不包。一統志、省志、縣誌等即屬此類。另一類是單一性志書。單一性志書記述的空間可以是某個行政區域,也可以是幾個行政區域和非行政區域,還可以是國外的某個國家或跨國家的某個區域。這類志書的名稱龐雜,如:山東文化志、中國戲曲志、歐洲風俗志、南極礦業志、日本服裝志、西非報業志、平邑縣水利志、臨沂市農業志、亞洲鐵路志、東歐工業志、北戴河水產志、世界人口志、西歐教育志、各國領海志、北美物產志、南極探險志、世界航天志、北極動物志、太平洋生物資源志、中國淡水漁業志、雜誌、怪異志,等等。(王照倫:理論方誌學綱要.海南史志,1995,)。按照志書記述的時間不同可分為通志和斷代志2類。通志記述的時間上限是被志事物的發端,下限是志書斷線(截止時間)。如《費縣誌》(時限是開天闢地到1985年)。斷代志記述的時限是某個時期或者說某個歷史階段,如《費縣誌(1986-2005)》。
選材
志書的最本質、最基本的特徵,是資料性著述。志書的優勢在資料,是地方志的生命力所在。因此,選材很重要.
取向
一)強調志書的查考價值;強調資料性、實用性、檢索性;
二)強調志書的學術價值;強調著述性、學術性、可讀性;
三)兼顧上述兩個方面。
基本要求
![地方志](/img/8/1bb/nBnauM3XwUTN1MjNwYjM3IDN0UTM4QjMycDNzQTNwAzMxAzL2I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一)觀點正確。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材料,選一些今後也能站得住腳的材料。對歷史上的事情,套用歷史觀點實事求是地剖析,不能簡單地用今天的政策作為衡量歷史事件是非的標準;要用“實踐檢驗真理”的標準評價過去。對於改革開放後的新事物,要充分記述。
二)全面真實。材料一定要全面、真實、準確。必須廣泛收集材料,認真進行鑑定考證。未經認真查證的材料,要慎用。
三)詳略得當。資料應充實些,重點篇章要詳細。
四)要有深度。選取材料,要能從深層說明事物深層內涵,反映事物本質形態和特點,反映事物內在聯繫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聯繫、區別,反映事物的因果關係、發展規律。
具體辦法
1.運用科學排比方法,對事物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剖析。
2.事物整體面貌、發展過程、興衰起落和特點寫清楚。
3.不要只講制度內的東西,而要講實際情況。
4。採用適當的對比,包括適當的橫向對比,這樣對問題才能有較全面、較深刻、較立體的認識。
5。認真選好典型材料,展示事物深層的內涵,增加材料的立體感。
6。記述時,正負面都要講,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結構
![地方志](/img/e/cbf/nBnauM3X0AzMwIDM0YjM3IDN0UTM4QjMycDNzQTNwAzMxAzL2I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環襯 設定在封面(封殼)與書心(及書名頁)之間的襯紙,通常有前後環襯,其作用是增加圖書牢固性,起裝飾作用,用紙比封面薄、比書心厚。
書名頁 包括扉頁和版本記錄頁兩個部分。ISBN版本記錄頁載:書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廠、發行者;開本、版次、印次、印張、印數、字數、日期、定期和書號。《內部(圖書)準印證》載:書名、作者、印刷廠、開本、印張、印數、字數、日期和準印證號,不標定價。用紙比封面薄,比正文厚。
序言
前言:序和前言統稱“序言”,有自序、他序、代序、修訂版序等。
自序:由作者本人撰寫,內容包括:創作意圖、基本內容、編纂體例、寫作背景、資料來源、讀者對象等;
他序:由他人撰寫,內容包括:作者介紹、作品分析、價值評判、某些問題的深入研究討論等。
自序和他序同時存在時,他序排前。有代序,自序和他序就不需要了。
凡例 介紹志書內容、編纂體例、使用方法的說明性文字。包括:編纂意圖、基本內容、編纂體例、條目編排、行文規範、資料來源、檢索方法等。
後記 跋是志書後的說明性檔案,是對序的補充、說明或對他人在寫作過程中的幫助表示謝意。
版面 指志書一頁的整個幅面,包括印有文字畫照部分和四周的周空。
版心 正文印文字和圖表的部分。
書眉 排在版心上部(或翻口處豎排)的文字及符號,包括頁碼、文字和書眉線,用於檢索篇章。設計要點:雙頁為上一級標題,單頁碼為下一級標題。字級小於正文,字型可酌,下加“書眉線”。
護封 包在硬質封面(或厚紙封面)外的包紙,高度與書相等,長度能包裹封面的面封、書脊和底封,在兩邊各有向里折進的勒口,對封面起保護作用。
腰封 包勒在封面腰部的紙帶,上印宣傳、推介性圖文,精裝志書選用。
書籤帶 將織物細帶一端粘連在書心的天頭脊處,另一端不固定,起書籤作用
分類
年鑑
年鑑是系統彙輯上一年度重要文獻資料,逐年編纂連續出版的資料性工具書,年鑑是一種資料性期刊,一年一期,可稱為年刊。年鑑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大眾傳播媒介。從形式的視角看,它有編年性、連續性和檢索性。一年一編,傳播事物相對完整和發展變化的信息,並設定有方便讀者查找的檢索系統。從內容的視角看,它具有科學性、資料性、全面性、權威性和時間性,科學性和權威性是發揮其使用價值的基本保證。它具有資政、鑑戒、視窗、教育和存史等多種功能和作用。
方誌
方誌學是在長期編纂方誌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專門學問,它研究方誌的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等問題;將地方志編纂實踐中的經驗教訓,總結概況為理論,找出方誌編纂的一般規律,指導修志實踐;探討方誌目錄學,方誌史料學以及方誌編纂學,促進方誌的發展。
![方誌學](/img/4/cec/nBnauM3X1AzNykDO0ATMwETN2ITMwQTOwgjNwADMwAzMxAzLwE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方誌學是研究方誌現象運動規律的科學。它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方誌的產生和發展、方誌的性質和分類、方誌的特徵和功能、志書編纂理論、舊志整理和方誌利用、方誌批評和志書評論、方誌和其他學科的關係等。方誌學由理論方誌學、方誌編纂學、方誌學史3個基本結構組成。方誌學理論體系就是由這些結構及其衍生結構所構成的,它的發展則是其基本結構和衍生結構的改進和擴充。
根據編纂的客體不同,方誌編纂學可分為綜合方誌編纂學和專業(專門)方誌編纂學。綜合方誌編纂學又可以分為省志編纂學、自治區志編纂學、直轄市志編纂學、市志編纂學、地區志編纂學、城市區志編纂學、縣誌編纂學、鄉志編纂學、村志編纂學等。按照社會和專業分工,專業方誌編纂學可分為人口志編纂學、氣象志編纂學、教育志編纂學、地理志編纂學、衛生志編纂學、第一產業志編纂學、第二產業志編纂學、第三產業志編纂學、政黨志編纂學、政權志編纂學、政法志編纂學,等等。依據方誌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關係來分,又有方誌美學、方誌心理學、方誌管理學、方誌人才學、方誌倫理學、方誌教育學、方誌社會學、方誌史學、方誌經濟學、方誌文化學、方誌傳播學、口述方誌學、電子音像方誌學、網路方誌學,等
專志
![地方志](/img/b/180/nBnauM3X3IjN2czNxcjM3IDN0UTM4QjMycDNzQTNwAzMxAzL3I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演變
![地方志](/img/3/8db/nBnauM3X4AjNyEjNzcjM3IDN0UTM4QjMycDNzQTNwAzMxAzL3I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地方志的發端是秦漢之際的郡書、地理書、都邑簿。郡書記載一地的先賢、耆舊、節士的事跡,如《陳留耆舊傳》、《兗州山陽先賢贊》等,地理書記載一地的疆界、區域、山川、道理、物產、戶口、風俗等,如《秦地圖》、《三秦記》等。都邑簿記載都邑城郭、官署、街坊、閭巷、寺院、古冢、墳墓等。如《三輔黃圖》、《三輔宮殿名》等。成於東漢的《越絕書》,記載人物、地理、都邑,內容全面,可以認為是地方志發端的代表作。魏晉南北朝時期地方志進入大發展時期,出現《豫章古今記》、《荊州記》、《華陽國記》,皆初具地方志模型。至宋《太平寰宇記》之後,受該書影響,地方志又有所變化。
價值
![地方志](/img/6/b26/nBnauM3X2cDMwcDO1cjM3IDN0UTM4QjMycDNzQTNwAzMxAzL3I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