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泗村

地泗村,是中國的一個地名,位於貴州省普安縣高棉鄉,該村以種植業為主,經濟發展迅速。

基本信息

地泗村

地泗村位於貴州省普安縣高棉鄉西北部,共有6個村民組223戶1023人。5年前,該村仍有3個村民組不通公路,5個村民組飲水困難,全村人均純收入僅為800餘元,屬於該鄉典型的貧困村。2006年該村被該縣列為整村扶貧推進村。他們抓住上級部門在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大力扶持的機遇,不斷加強和改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煙、畜、菜三大產業。該村緊緊抓住被列為國家級二類貧困村,上級幫扶部門在資金、技術、項目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的機遇,認真規劃,大搞水、電、路、沼氣池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縣水利局資金10余萬元,由民眾投工投勞,苦幹兩年,拉通了六毛沖、黑泥田、東沖、對門寨組的自來水,解決了民眾飲水難;由於該村山高坡陡,2001年該村尚有4個組不通電,當年鄉政府也未將該村列為電力改造村。但在隨後的電改工程中,與該村相鄰被列為電改村的許打坪村卻進展遲緩,村“兩委”主動請戰,帶領全村青壯年勞動力,將電桿、電線等物資通過4公里的山路抬進了村,使該村比其它村提前兩年通上了電;解決了水、電問題,村“兩委”又採取向上級爭取一點,民眾自籌一點的融資形式備好火工材料費,由民眾投工投勞,自2002年起,歷時3年新修了4公里通村公路,3公里通組公路,實現了組組通公路。2006年12月,村“兩委”又積級爭取上級扶貧資金15萬元,鄉財政資金5萬元,對4公里通村公路和3公里通組公路進行了維修改造,公路已改造結束,4公里通村公路完成了海底鋪砂和邊溝改造。2005年以來,村“兩委”積極爭取縣能源辦和縣菸草局資金支持,新建沼氣池24口、小水窖41口,為改善民眾生產生活環境作出了示範。為切實改變貧困面貌,2001年以來,該村“兩委”在縣扶貧辦、縣水利局、縣工商局等部門及鄉黨委、政府扶持下,確立了“近抓反季節早熟蔬菜,中抓烤菸和草地畜牧業,遠抓經果林,促進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思路。依託馬蹄坡、小龍井組所處地泗壩子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候優勢,2005年,村“兩委”積極引導種植了100多畝早洋芋、早玉米、早豌豆,畝產值近2500元。2006年秋冬時節,由縣扶貧辦、縣農業局和鄉黨委、政府免費提供蔬菜種、農膜、化肥和技術資料,在地泗壩子種植了150畝早熟蔬菜示範點,帶動該村種植早熟蔬菜350畝。該村黑泥田、東沖、對門寨、六毛沖四個村民組土壤、氣候適宜烤菸種植。2006年,經村“兩委”宣傳發動,4個村民組97戶民眾抓住該鄉成為全州“二類價”煙區的機遇,與縣菸草公司簽訂了380畝烤菸種植契約,經過科學生產,產值達60·5萬元,菸農僅烤菸一項戶均收入6000余元。今年該村103戶已簽訂了382畝烤菸種植契約,預計實現產值70萬元,為完成上述目標,該村育烤菸苗80廂。2003年,村“兩委”緊緊抓住國家在西部實施退耕還林政策的機遇,將450畝25度以上的坡地退耕種上了金秋梨,間種紅三葉、黑麥草、鴨毛草草種。2006年依託450畝人工草地,利用國家重點扶持的20余萬元畜牧小額貸款,在黑泥田組重點發展仔豬養殖,在六毛沖重點發展瘦牛育肥養殖,在東沖、對門寨組重點發展母豬養殖,當年共出欄豬490余頭、牛380余頭,實現畜牧業產值近100萬元。六毛沖組譚龍吉養牛15頭、豬13頭,當年出欄牛5頭、豬8頭,純收入1·3萬元,成為了該村畜牧業養殖致富的典型。2006年,利用小龍井、馬蹄坡組地處地泗壩子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的優勢,經相關水文專家考察,村“兩委”擬在上述兩個組發展稻田養魚50畝。年前,鄉黨委、政府已對該項目所涉及民眾進行了相關養殖技術培訓,縣扶貧辦還組織該村2名村常務幹部、村民組長和部分農戶到該縣窩沿鄉考察學習稻田養魚的相關水文知識、養殖技術,村民們正忙著漿砌、硬化田埂、魚池,只待雨季即可投放魚苗。如今的地泗人,踏著國家扶貧攻堅的機遇,沐浴著新時代改革的春風,用勤勞、實幹正譜寫著一首從貧困到富裕的讚歌。2006年,該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800元增加到1600多元,增長了一倍。 [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