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與倫理之間

內容介紹《在歷史與倫理之間:中西方德育比較研究》內容簡介:比較地看,中國實施的“高”道德(高尚道德)教育與西方實施的“低”道德(低級道德、基礎規範)教育,或者說“準法的”德育,在特徵、結果、過程、效果和適用性方面有明顯差別。 從特徵看,中國的社會和教育充滿了激情、理想主義、英雄主義(追求集體利益的英雄),表現為偉大、理想、超越和神聖;西方的社會和教育表現為理性、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追求“個體”自由的英雄),特點是平凡、現實、適應和世俗。 從特徵及其結果看,激情、偉大、神聖的社會、道德和道德教育,容易而且曾經導致狂熱與迷信;理性、平凡、世俗的社會、道德和道德教育,可能伴隨著平庸、庸俗與冷漠。

內容介紹

《在歷史與倫理之間:中西方德育比較研究》內容簡介:比較地看,中國實施的“高”道德(高尚道德)教育與西方實施的“低”道德(低級道德、基礎規範)教育,或者說“準法的”德育,在特徵、結果、過程、效果和適用性方面有明顯差別。
從特徵看,中國的社會和教育充滿了激情、理想主義、英雄主義(追求集體利益的英雄),表現為偉大、理想、超越和神聖;西方的社會和教育表現為理性、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追求“個體”自由的英雄),特點是平凡、現實、適應和世俗。在中國,道德義憤常常是正當的,比如劫富濟貧;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儘管“市場失效”會造成“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比如,曾經的中國退休工人的工資比科學家高的現象,雖不合理卻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學家工資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從特徵及其結果看,激情、偉大、神聖的社會、道德和道德教育,容易而且曾經導致狂熱與迷信;理性、平凡、世俗的社會、道德和道德教育,可能伴隨著平庸、庸俗與冷漠。
在適用性方面,在戰爭時期、特殊狀態中,前者有利於社會或組織的穩定、民族團結和整體生存;在和平時期、一般狀態中,後者有利於個人權利、個人自由、個性解放、個人的發展和創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