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土八路](/img/6/5f1/nBnauM3XyITO5cDMwcDMwMz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3A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歷史
“土八路”,之所以說是八路,是因為他們受八路軍領導,有正式部隊番號,可以穿軍裝、徵收軍糧;而說是“土”的,則是因為他們尚沒有進入正規的戰區部隊序列(按當時老蔣政府的規定,地方政權守土有責,最高可以頒發縱隊、支隊、獨立團之類的番號,算做是地方軍,但只能在當地活動,出那個地盤就不認帳了)。當然,縣一級政府也可以授權組織“特務大隊”,但這是更“土”的隊伍,甚至不屬於正式部隊,只好算做游擊隊、義勇軍,還夠不上“土八路”的資格。土八路”是八路軍的地方部隊,“老八路”當然就是野戰主力。其實,大家都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隊,也不指望老蔣政府授銜、發餉,番號是什麼倒也無所謂。可是,打仗的時候,這“老”的和“土”的有什麼不同呢?要說差別,首先是部隊的作戰任務有所不同。野戰部隊的任務是保持主動,集中優勢兵力殲敵。因此,老八路就避免和日軍的無謂接觸,經常採取大範圍機動,適時跳到外線,尋找有利戰機;而地方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倚靠根據地與敵周鏇,這就使得他們必須經常處於內線,與敵人保持接觸。所以,“土八路”的作戰與民兵的聯繫更為緊密,如果游擊隊不能有效地襲擾敵交通線,內線作戰就會極為疲勞和被動,時常有被合擊的危險。在“大掃蕩”中,地方部隊也就因此損失較大。在戰術原則上,“老八路”強調集中力量,團以下單位很少分散作戰;而“土八路”迫於環境,則經常需要分散,進行連排規模的突圍和游擊,因此他們的大行李很少,也幾乎沒有重武器部隊人員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