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本書共有四卷,前三卷記錄了一代人的典型性故事。第一卷《土牆土地土八路》,敘說一批稚氣未脫的“土八路”,荷槍實彈隱匿於深山僻壤之中,與服刑勞改犯人朝夕相處的艱險歲月;第二卷《山上有個太陽——“三線”工廠之社會》,謳歌上世紀國家戰備時期,從沿海或大中城市的國有企業,遷至以山區為主的“三線”封閉區域後形成“圍城”式小社會的人群;第三卷《孤獨的激情者——固守“原山文化”的移民群》,呈現開放年代走出山外的開拓者,在沿海特區跌宕起伏的創業中,於新舊體制與觀念的交織里,完成了山海之間的思想融合。最後第四卷:《徜徉于山徑海風——隨想感悟錄》,則是筆者坦陳生命旅途中的一些感悟,和對當下社會現象的深入思考。一個從山裡走來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曾忘卻讓其安身立命而深遂廣袤的山,並始終將變幻莫測的人生行程,與崎嶇不平的山路聯繫在一起,藉以激勵自己奮力攀登耐心前行。作品導讀
自序:大山靈魂的呼喚山上的綠葉紅了。秋日裡因有璀璨紅葉,荒涼山野被染成了奼紫嫣紅。在土地貧瘠卻有精神沃野的艱苦生活中,當年從城市走進山裡的年青人,經純摯歲月之磨礪,受古拙民風之薰陶,收穫了春華秋實的雋永人生,並被培養成了務實的山裡人一山不僅培育和改變了他們,並且還永遠影響著他們的一生:所以離開山區多年後,他們仍惦記著山裡的綠、懷念著山裡的紅,眷戀著山裡的一切,總與山裡有割不斷的血脈聯繫——一代山里成長的知識青年,就是那經陽光滋潤風雨洗滌的山間紅葉。
山裡的艱苦生活,還是當代中國上年紀人的共同記憶。在共和國的激情年代中,不僅風華正茂的插隊知識青年,同時還有許多城市裡的其他勞動者,都曾別無選擇地走進了山區。當年全國幾乎找不到與山區農村毫無瓜葛的家庭。最近的幾十年間,與當代經濟發展歷程大體相一致的地域變化是:前半時期的山區內地,意味著封閉、落後、荒涼與貧窮,但卻是國家工業建設的重點後方:而後半時期的沿海地區,則代表了開放、先進、繁盛和富裕,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的改革前沿。許多城市人也因此走過了從沿海城市到荒涼山區、又從荒涼山區回到沿海城市的人生循環軌跡。而我能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用有限的生命丟感受時代發展的脈搏,也實在是一種幸運和榮耀。筆者即使身離山區多年後,靈魂深處仍時常響起山的呼喚,內,o世界一刻也沒離開給我啟迪的山,它是我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大山始終關注著我,並盼能給它一種回應。
這本書,就是一個從城市到山區、又從山區走向沿海人的心靈自由,是描寫當年社會大背景下新山里人的時代白皮書。如果您同我有相似的山區經歷,那就一起回望曾經有過的山裡蹉跎歲月;如果您想了解當代的山區社會,也不妨翻一翻這未經修飾的回憶錄,它至少是一部真實的歷史資料。本書共有四卷,前三卷分別以筆者與山區息息相連的三個階段人生故事,記錄了一代人有典型性的時代故事。其內容梗概是:第一卷《土牆土地土八路——走進秘境的兵團戰士》,回顧一批當初實際上只有國小畢業的城裡學生,就稚嫩地戴了頂“知識青年”的帽子,也類同大哥大姐們的“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參加了生產建設兵團,他們荷,實彈隱匿於深山僻壤之中,身著沒有領章帽徽的草綠色“軍裝”,當上“扛起槍能打仗、拿起鋤頭能開墾”的“土八路”,置身瘴氣橫行、蚊蠅成群的山野里,備受俗稱為“打擺子”瘧疾等病魔的煎熬,一邊參加農田勞動,一邊執行武裝看押任務,在山間度過與服刑勞改犯人朝夕相處的艱險歲月;第=卷《山上有個太陽——“三線”工廠之社會》,描寫上世紀國家戰備時期,許多從沿海地區的“前線”,或大中城市的重點國有企業,紛紛遷至內地山區的“三線”腹地,並由此搬來了“圍城”式的小社會。本卷以閩北山區工廠為範例,探究這類由城裡人形成的9間生活地域:他們在荒嶺下建成的居住區,因生產單位自成體系為“聚居部落”。它明顯區別於周圍的鄉下農村,既保留自己“城裡人”的思想傳統,又融合了當地文化習俗,“住民們”過著亦工亦農、亦城亦鄉的半封閉生活,共同懷著烏托邦式的信仰,相互間既是同。協力的生產夥伴,又是彼此守望的生活鄰里,有著非同一般的人際關係,顯現出一種特有魅力的人文地理環境,成為生存發展了幾十年的國土奇觀,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政治經濟體,完全具備了世界文化遺產的“申遺”資格;第三卷《孤獨的激情者——固守“原山文化”的移民群》,描述具有不屈不撓性格的一群山里人,開放年代又作為走出山外的開拓者,在沿海特區跌宕起伏的創業中,將山里人純樸執著的本性和海邊人開放拼搏的胸懷不相結合,抱定死不回頭的“一根筋”精神,努力掙脫體制下的各種觀念束縛,在立新棄舊的交織中完成了山海之間的文化融合,於國企紛紛解體的“國退民進”形勢下,遂將“飛地領土”開發為碩果僅存的優質國有資產,創業者也因此逐步走向思想成熟的奮鬥始末。這三卷通過筆者的親身經歷,表現特定歷史背景下山里人的艱辛生活,謳歌為國家利益無怨無悔的一代平凡人。最後的第四卷:《徜徉于山徑海風——隨想感悟錄》,則是在以上三卷歷史的感性記敘後,筆者再對成長路程進行理性思索,分別以“回到精神故鄉”、“理性的力量”、“經營之,。得”、“直面社會百態”、“智趣的橋樑”共五輯隨筆,坦陳人生旅途中的一些感悟,和對當下社會現象的深入看法。總之,全部回憶錄及最後的思想感言.所欲表達的精神脈搏是:一個從山裡走來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始終將變幻莫測的人生行程,與崎嶇不平的山路聯繫在一起,藉以激勵自己奮力攀登耐。前行,並不曾忘卻讓其安身立命之深邃廣裹的山。筆者希望,通過這些文字能喚起同齡人的情感與共鳴,給後代留下一些承前啟後的思考。
一葉而知秋,我們讚頌給山增色添彩的片片紅葉。春去秋來,大野榮枯,無論山上的哪片紅葉即將落地為泥,它對生命也在所不惜毫無遺憾,因為紅葉用火樣的熱情點綴過大自然,無愧於養育過它的那山、那水、那塊充滿靈氣的黃土地。
作者簡介
林紹南,企業經營者與會外運動愛好者。1953年11月出生於福州,文革失學,讀到初一。1970年1月參加福建生產建設兵團,1985年上海機械學院畢業,先後在山區農場、工廠和沿海特區的國有企業工作了44年。因其經歷,所以對山林原野的泥土味,以及生產車間和建築工地的喧囂聲,都患有難以捨棄的人文情感。基本信息
作 者: 林紹南出 版: 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 編 審: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 址: 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 雨涵
開 本: 880×1230mm1/32
字 數: 464千字
印 張: 18.5
版 次:2013年12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價: 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