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1979~1981年經自治區農業、外易、糧食三局連續三年鑑定,早造米定為出口優質一號米,晚造米為特二米。
特徵特性
團黃占屬感溫性強品種,早造栽培全生育期125~130天,晚造翻秋105~110天。株高80~90厘米。株型緊湊,較集生,葉片小,劍葉長20厘米左右,分櫱力強,前期長相較矮,拔節後,迅速伸長,耐肥抗倒,每畝有效穗30萬左右,穗長18厘米左右,每穗平均70~10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19.5~20克,穀粒細長,穀殼橙黃色,稃尖無色,有短頂芒,糙米率78%、糙米白色,無腹白、心白、米粒油分好,透明有光澤。但飯性稍硬,出口只能賣中下價。對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抗性較強,但易感紋枯病,易受稻飛虱為害,苗期也不耐寒
產量表現
因區、地沒有優質谷區試,故沒參加區試。1977年晚造,博白縣農科所試繁0.32畝,折畝產812.5斤,1978年早造,在六個種子隊繁殖60.17畝,平均畝產717.8斤,高產的有10.003畝,平均畝產939斤。晚造全縣翻秋4000畝,部份優質谷生產的縣也引進繁殖。1979年早造,博白縣推廣約5萬畝,玉林地區約14萬畝,一般畝產600~800斤。最高畝產達900~1000斤。如博白縣三灘公社那秀大隊種植438畝,畝產851斤,該大隊的東風生產隊18.2畝,平均畝產1021斤。城廂公社城西大隊北風頭生產隊種
栽培技術
1.適時播種,培育分櫱壯秧。早造秧齡30天左右,晚造18~22天。2.採用壯秧小株合理密植,每蔸4~5苗,畝插基本苗十萬左右,最後成穗三十萬左右為宜。3.施足基肥,早施重施第一次追肥,爭取早夠苗,早露曬田,但不宜重曬,中後期看苗施好穗肥,促其抽穗整齊,防止早衰,提高結實率。4.注意抓好紋枯病和稻飛虱的防治工作。5.做好提純復壯工作,確保優質高產。
審定結果
審定意見及適種範圍: 可在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部分縣種植。
審定情況: 2007年5月17日退出\桂農業發[2007]24號